109(2020)年疫情掀起的第一年,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彙整手邊歷年收藏的台鐵時刻表,目標是編寫台鐵傾斜式列車(TEMU)車次集的各項章節。令我意外的是,光是整理這些紙本資料就耗費了我好幾個月的時間,先轉換成Excel圖表及表格便於釐清時間軸發生的順序,有些遺漏的時間點沒有資料只能從網路上的資訊補足。印象中我第一次搭乘火車環島是100(2011)年底,當時自強號已經是以新式編碼的3碼車次,要如何銜接早期的4碼車次營運編組,才是我最大的困難。
TEMU的主力在東部幹線,因此2字頭與4字頭列車是我優先編寫完成的目標,其次是4對8列北半環跨線列車。隨著TEMU行駛在西部幹線及南迴線,一時之間似乎全台灣都能看到TEMU奔馳的身影,只是這樣的光景不算很長,最多就27組(已報廢2組)的TEMU終究無法完全取代線上舊型的長途列車,或許說TEMU在台鐵的歷史中只能算是過渡時期的列車型態運用。未來台鐵的營運主力車種會是EMU3000型,每組12車共50組的龐大陣容,再加上每組10車共52組的EMU900電聯車也將全數投入全台區間車的營運服務,這兩款列車將取代PP及莒光號等舊型長途列車,要想搭到TEMU的機會反而越來越不容易。我對TEMU情有獨鍾,不只是它優越的列車性能還有高速過彎的特色,真要定義應該是從我第一次搭火車開始就是為了TEMU而來,101(2022)年中6月份的現在距離1000個車次的目標還有剩下1/5,快200個車次還沒完成。
EMU3000型電聯車自110(2021)年12月底正式營運以來,短短不到半年時間,已經小幅改點兩次之多,緊接著在營運滿6個月的6月29日將迎來第三次的改點,幅度之大可以算是TRA的年度改點規模。EMU3000型替駛的第一次改點是110(2021)年底,12月29日優先替駛北東三對直達太魯閣號列車,往台東、知本方向的408、426、438次,以及往台北、樹林方向的411、421、441次。原本標榜3.5小時的北東直達車改以EMU3000型替駛後車程延長為3小時45分,雖然行車時間拉長了一些,最大的優勢還是12節車廂的大容量對於一票難求的東部幹線,似乎能提供更多的座位因應。第二次改點是111(2022)年3月29日,可以分成兩個部份來討論。首先替駛的車次主要以北迴線的北花列車為主,包含往花蓮、志學方向的228、256次,以及往台北、樹林方向的203、229次。長期以來花蓮的北上首班203次一向是熱門車次,改為EMU3000型替駛並不意外,但因編組運用的模式前一車次是台北南下末班256次,就實際需求而言我認為256次用TEMU是比較合適的。另外是南半環列車的增開,原本以為EMU3000型替駛會直接替駛371、374次這對DMU,沒想到是增開377、378次,這樣一來台中站早上就會有連續兩班往台東方向的對號車,反之台東站傍晚就有連續兩班往台中方向的對號車。
隨著EMU3000型上線營運的編組越來越多,優先替換東部幹線及南迴線的情況下勢必有大量的TEMU車次將更換為EMU3000型電聯車行駛。第三次改點時間是111(2022)年6月29日,本次改點將共有四對列車改為EMU3000型替駛:第一對是北東的412、425次普悠瑪號停駛,改為472、477次延長至員林站起迄;第二對是新左營往返樹林的415、434次普悠瑪號;第三對是南迴線的301、324次PP;以及不意外的第四對371、374次這對台中至台東的DMU車次,由EMU3000型編組行駛。替駛後越來越多TEMU車次運用陸續釋出,TRA預計將轉移到南半環的車次使用,例如「新左營-花蓮」間的306、308、317、323次、「新左營-台東」間的314次,都將改為普悠瑪號行駛。彙整一下近半年來的替駛車次,改為EMU3000型的車次應該就不會再以TEMU編組行駛了,也就是說會有越來越多的車次集故事將陸續劃下句點。不是停駛,而是不再以TEMU編組營運,自然也就不再是我需要留意改點的目標了。
【110.12.29改點替駛】 408、411、421、426、438、441
【111.03.29改點替駛】 203、228、229、256
【111.06.29改點替駛】 412、415、425、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