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  181次.花蓮 → 屏東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81.png

10TR_108_E01_181次.JPG

34TR_528_E14.JPG

34TR_528_E15.JPG

● 181次 山線自強號 花蓮-台北-屏東

江子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TR_428_A33_149次.JPG 

34TR_501_E01.JPG  

 

  TEMU加入TRA營運後,我幾乎很少搭乘長途的一般自強號車次,除非是真的沒有其他TEMU車次可以替代,只能選擇北高接近5小時的PP自強號。高鐵將北高兩地的車程縮短為1.5小時,即使最快的普悠瑪號還是需要3.5小時車程,遠遠比不上高鐵的速度,對於多數長途旅客來說,高鐵早已經是超過台鐵的最佳選擇。在我歷次的環島旅行中,只有在還沒有開行每日行駛的110次之前,我還必須選擇108次、112次北上,再來就是行程最末日要回到高雄,如果不是走東部幹線及南迴線回家,就是銜接西部幹線南下末兩班的149次、181次PP自強號居多。

 

  就劃位的情況,TEMU最多到8車,DMU以9車編組為主,偶爾會出現12車的大編組,車廂號碼最多的應該是PP,最常見到12車的數字。過去曾經討論過,TRA的劃位原則都是從2車開始,一路到最末車廂後,才回頭劃第1車座位;所以根據自己劃到的車廂編號,可以推測這班車目前的座位銷售狀況,出現號碼越大的車廂就代表越多人已經取票劃位。第三代售票系統時期,由於搶TEMU車次必須在12天前的黃金時期就要訂票,我幾乎都是拿到以2車為主的車廂,整合來看,5-8車及1車的座位非常少,除非是碰到連假期間的熱門時段。即使是PP車次,也都是集中在前幾節車廂,我後期其實比較喜歡靠近8車的座位,最好就在8車,因為如果是TEMU離便當銷售最近,但機會可遇不可求,完全取決於到車站取票的時間點而決定。

 

  第四代售票系統啟用後,訂票時就能直接知道座位在哪裡,這真的是很棒的一大福音,不滿意的座位我可以立刻退座重新再訂位,不用跑到車站才知道結果。新的售票系統大概還是依照原本的劃位方式,不過我覺得好像比以前彈性很多,即使我連續訂同一班車次的座位,車廂位置也會跳來跳去,似乎沒有像以前一個車廂劃完才會劃下一個的限制。2019年的春遊旅行準備進入第5梯次(34E5),根據這幾次的訂位經驗,有關PP車次我大概都是設定要靠窗就好,至於車廂倒是沒有太大意見,當然希望離12車越近越好,因為在新左營站下車時離捷運入口也比較近。春遊旅行第1梯次(34E1)的行程中最後一班車是149次PP,劃在1車29號的座位,過去只要是劃到1車就代表2-12車的座位全部銷售完畢,才會劃到1車。雖然當天是勞動節,但超過7點的離峰PP真的有那麼熱門嗎?還是售出的座位以中短程區間旅客為主,這就等搭車的時候再來觀察看看。下班尖峰時段台北站的旅客可以將12節PP,站票全數站滿車廂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這些旅客多數只到桃園中壢,最遠到新竹就全部下光了,要看座位上的旅客會比較準確。實際搭乘後,1車的旅客在台北站塞滿整個車廂,這時候覺得有劃到座位真的很重要,想當然爾通勤旅客居多,過了新竹後1車只有剩下不到一半的坐票旅客。這一半旅客集中在我這排29號座位的後半部,前面的座位幾乎都沒有人坐,過了嘉義以南車廂就剩下零星幾個人。

 

江子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