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TR_1302_B09.jpg

36TR_1302_B14.jpg

36TR_1302_B16.jpg  

 

  台鐵最新引進的EMU3000型電聯車,捨去前兩款8輛車廂編組的傾斜式列車,改採12輛固定編組的非傾斜式城際列車。預定於2021年至2024年陸續完成交車,共有50組600輛,成為台鐵史上採購數量最多之單一車型電聯車,更甚於2020年引進的52組520輛EMU900型電聯車,以及排名第三1995年引進的86組344輛EMU500型電聯車。值得留意的是,於1996年引進的E1000型推拉式自強號(PP)列車採購,動力機車共有64輛,加上專用客車廂336輛合計共有400輛之多;但因為E1000型屬於動力集中式列車非屬電聯車,又因E1000型動力機車需要每2組形成一個編組運用,在PP的正確定義上應該稱為「推拉式電車組」。從韓國引進的336輛客車廂包含PPC1400型68輛、PPH1300型68輛,及PPT1000型200輛,這裡還不包括台灣唐榮自行製造的一般客車PPT2000型13輛及半客室客車PPD2500型32輛。就單一車型數量來說E1000型推拉式自強號(PP)列車可以排進前三名,但以電聯車的範圍來說就沒有入榜。

 

  EMU900型與EMU3000型兩款電聯車都超過50組,單一編組為10到12節車廂,因此台鐵針對兩款電聯車使用不同的車廂編碼方式。EMU900型採用4碼編號,第一碼為象徵EMU900的9開頭,第二、三碼為列車編組號碼01~52,第四碼為該車廂型式(ED、EM、EP)的數量序號。例如EMU900型電聯車的第一編組10節車廂,第1、10車為ED車,編號分為ED9011、ED9012;第2、4、5、7、9車為EM車,編號分為EM9011~EM9015;而第3、6、8車為EP車,編號分為EP9011~EM9013,為5M+5T編組方式組成。

 

  同理EMU3000型電聯車為6M+6T編組方式組成,雖然不具傾斜功能,列車編號則位於前款TEMU2000型普悠瑪號之後,以EMU3000型編碼。第一碼為象徵EMU3000的3開頭,第二、三碼為列車編組號碼01~50,第四碼為該車廂型式(ED、EM、EP、ET)的數量序號。例如EMU3000型電聯車的第一編組12節車廂,第1、12車為ED車,編號分為ED3011、ED3012;第2、4、6、8、9、11車為EM車,編號分為EM3011~EM3016;而第3、7、10車為EP車,編號分為EP3011~EM3013;最後就是第5車為全車唯一的一般拖車ET車,編號為ET3011。依車廂型式,EMU3000型電聯車的編碼方式及座位數量彙整如下

 

車廂序號 車廂型式

車廂座位
(共538座)

1車 ED3XX1(駕駛拖車Tc)
座位40
2車 EM3XX1(一般馬達車M) 座位52
3車 EP3XX1(身障電源拖車Tp) 座位38
4車 EM3XX2(一般馬達車M) 座位52
5車 ET3XX1(一般拖車T) 座位52
6車 EM3XX3(商務馬達車Ms) 座位30
7車 EP3XX2(多功能電源拖車Tp) 座位26
8車 EM3XX4(一般馬達車M) 座位52
9車 EM3XX5(一般馬達車M) 座位52
10車 EP3XX3(一般電源拖車Tp) 座位52
11車 EM3XX6(一般馬達車M) 座位52
12車 ED3XX2(駕駛拖車Tc) 座位40

 

  其中第23-26號(EMU3230-EMU3260)4個編組為特仕車編組,6車為附吧檯的一般車廂座位,僅有30個座位,採2+2的座位配置。而其他46個編組列車6車皆為商務車廂(騰雲座艙)同樣為30座,2+1的座位排列,共有10排30個座位,山側的雙人座位號碼為4n-3、4n-1(n=1~10),海側的單人座位號碼則為4n(n=1~10),也就是雙號座位少了4n-2(n=1~10)的位子。3、7車因設置為無障礙空間、哺乳室、與車長室,座位數僅有38、26座,非常類似於台灣高鐵的車廂配置方式。由於車廂編組方式與前兩款TEMU的兩組對稱性排列方式不同,EMU3000型電聯車的座位配置也非呈現對稱性配置;第1~8車單數座位靠山側,雙數座位靠海側;第9~12車則單數座位靠海側,雙數座位靠山側。

 

36TR_1231_B48.JPG

36TR_1231_B51_6車.JPG

36TR_1231_B52.JPG

36TR_1231_B53.JPG

36TR_1231_B54.JPG

36TR_1231_B55.JPG

36TR_1231_B56.JPG

36TR_1231_B57.JPG

36TR_1302_B01_樹林站426次.jpg

36TR_1302_B02.jpg

36TR_1302_B03.jpg

36TR_1302_B04.jpg

36TR_1302_B05.jpg

36TR_1302_B06.jpg

36TR_1302_B07.jpg

36TR_1302_B08.jpg

36TR_1302_B09.jpg

36TR_1302_B10.jpg

36TR_1302_B11.jpg

36TR_1302_B12.jpg

36TR_1302_B13.jpg

36TR_1302_B15.jpg

36TR_1302_B17.jpg

36TR_1302_B18.jpg

36TR_1302_B19.jpg

36TR_1302_B20.jpg

36TR_1302_B21.jpg

36TR_1302_B22.jpg

36TR_1302_B23.jpg

36TR_1302_B24.jpg

36TR_1302_B25.jpg

36TR_1302_B26.jpg

36TR_1302_B27.jpg

36TR_1302_B28.jpg

36TR_1302_B29.jpg

36TR_1302_B30.jpg  

 

 搭乘心得 


  從第一代自強號EMU100型營運至今,經歷了EMU200(EMU1200)、EMU300、PP、TEMU的演進,列車速度越來越快,性能也愈來越好。自強號等級是台鐵列車最高級的車種,除了擁有時速130公里的性能外,兩款傾斜式列車更在彎道上配備提升過彎速度的傾斜功能,大大滿足在直線路段上已經無法提升速度的限制,縮短行車時間。對民眾來說,傾斜式列車是目前TRA性能最好的列車,其中又以TEMU1000型太魯閣號列車略勝一籌,因此每一次有新車加入營運時,時刻表上的排點就成為該次改點時最大的亮點。只是傾斜式列車在載客量上的限制,對於東部幹線始終無法有效紓解,提升速度的同時也降低載客人數,為了取得平衡最終選擇了EMU3000型作為替代方案。
EMU3000型列車不具傾斜功能,因此未來在東部幹線北花或是北東的行車時間上,勢必會拉長許多。以TRA推出的排點來看,替駛原本直達性質的北東太魯閣號車次的行車時間是3小時45分,略多了15分鐘左右,待實際上路營運後再來觀察列車性能的部分。12節車廂的大容量確實比傾斜式列車多了近一半座位,提供東部幹線更多的座位數量。

 

  實際搭乘後的心得是,北東直達車行車時間3小時45分真的可行,首航當天408次甚至提早幾分鐘抵達台東站。一路上觀察宜蘭線彎道部分似乎沒有降速太多,以EMU3000型列車不具傾斜功能的列車性能,2小時15分鐘準時抵達花蓮站絕對沒有問題。後續花東線1小時30分鐘的車程也可以跟TEMU媲美,這款車的性能的確有超出我的意料之外,並沒有比TEMU遜色太多,同時也因為不具傾斜功能行駛過程平穩很多,這在平時習慣搭乘TEMU的旅客來說一定感覺得出來。未來可以期待在西部幹線能縮短多少北高自強號的車程,若以直達或半直達排點方式,4小時左右應該是最為合適的時間,就看台鐵未來在西部幹線對號車次的調整方式。內裝部分大概採簡約方式,以黑、白、灰三色調和作為主要色系,算是近年來台鐵在配色選擇上的一大突破。

 

  只是雖然騰雲座艙是本次行銷的重點,目前聽到的回饋大概落在中等到負評之間,服務方面的確有大幅提升,也反映在票價上。但票價是否能合理呈現出CP值因人而異,聽到最大的讚賞是座位的舒適度與加大空間,另外餐點的部分雖有提升品質但仍有擴充的空間,例如主餐五選一中包含便當或冰淇淋等任選一款,對我來說餐後來個甜點是更高級的享受,可惜無法兩種全選。像高鐵的冰淇淋限定於夏季才販售,亦不限艙等皆有提供,近期冬季冷氣團來襲,旅客是都大衣緊裹的季節提供冰淇淋似乎有些奇怪。至於一般座位的旅客,我覺得椅子是最大的敗筆,甚至比高鐵的椅子還難坐,椅背接近直立平板形乘坐全程3小時45分真的非常難過,需要常常更換姿勢。再來就是服務跟清潔,跟TEMU相比EMU3000型多了4節車廂,服務跟清潔人員要處理的空間變得更大更多。會留意到服務是因為乘務員雖然增加至2位,但幾乎都在6車商務車廂服務,其他11節車廂的旅客幾乎沒有什麼機會碰到。過去預定便當的服務,大概在離開松山站後就開始販售,近期是先提供預訂便當的旅客,再做散客便當的銷售,我認為並無不可。在這次旅行中426次我有先預訂便當,但我是在接近宜蘭站前才拿到預定的素食便當,而我的位子僅在距離6車不遠的8車而已。

 

  心得結論是這款車性能不差,離站行駛加速度優異,但就是新車而已嘗鮮過了之後好像也沒有特別突出。論速度與TEMU及PP平分秋色,彎道行駛時行車速度比不上有傾斜功能的TEMU,不發售站票的限制在載客量上又比不上同等級的PP,列車等級略為尷尬。 不推 的部分有以下幾點:

1.  如果有餐飲方面的需求,建議先在車站買好再上車,搭乘過很多次的EMU3000型車次也同時先以電話訂餐,拿到便當的時間都超過開車後1小時。搭乘426次(台北-台東)時接近宜蘭站才拿到預定的素食便當,搭乘377次(台中-台東)時接近枋寮站才拿到高雄站上來的便當,搭乘378次(台東-台中)時也是經過枋寮站時才拿到預訂的便當,結論就是為了騰雲座艙把原本其他車廂該有的服務品質降低成這樣,感覺本末倒置。很難理解如果旅客已經提前在網路上選好餐點,那服務人員難道不能先包裝好成一袋依照座位號碼逐位遞送即可,是還要確認什麼浪費時間,服務30人次需要用到1小時時間嗎,效率不佳。


2.  座椅難坐,
椅背接近直立平板形乘坐長途區間非常難過,椅背傾斜角度只有3度聊勝於無,用於中長途列車實在是大敗筆!!!


3.  第一排座位桌子太小無用武之地,且前方無置物袋設計。


4.  無杯架設計,結合第3點剛好買到第一排又有飲料的旅客請直接喝完再上車,不然會找不到地方可以放。


5.  一般座位桌子同樣略小,且沒有設計飲料放置處,容易因行駛搖晃而打翻,增加列車清潔困擾。PS. 打翻飲料情形屢見不鮮,清潔人員疲於奔命忙著清理車廂內飲料的殘漬。


6.  靠窗座位的扶手板顯得無用處,放置手臂位置過高,亦影響靠窗座位旅客活動空間,尤其是用餐時空間狹促不便。

 

36TR_1231_D01_知本站海側.JPG

36TR_1231_D02.JPG

36TR_1231_D03.JPG

36TR_1231_D04.JPG

36TR_1231_D05_12車海側.JPG

36TR_1231_D06_12車海側.JPG

36TR_1231_D07_12車海側.JPG

36TR_1231_D08_12車海側.JPG

36TR_1231_D09_12車海側.JPG

36TR_1231_D10_12車海側.JPG

36TR_1231_D11_11車海側.JPG

36TR_1231_D12_11車海側.JPG

36TR_1231_D13_11車海側.JPG

36TR_1231_D14_10車海側.JPG

36TR_1231_D15_10車海側.JPG

36TR_1231_D16_9車海側.JPG

36TR_1231_D17_9車海側.JPG

36TR_1231_D18_9車海側.JPG

36TR_1231_D19_8車海側.JPG

36TR_1231_D20_8車海側.JPG

36TR_1231_D21_7車海側.JPG

36TR_1231_D22_7車海側.JPG

36TR_1231_D23_6車海側.JPG

36TR_1231_D24_6車海側.JPG

36TR_1231_D25_6車海側.JPG

36TR_1231_D26_5車海側.JPG

36TR_1231_D27_5車海側.JPG

36TR_1231_D28_4車海側.JPG

36TR_1231_D29_4車海側.JPG

36TR_1231_D30_3車海側.JPG

36TR_1231_D31_3車海側.JPG

36TR_1231_D32_2車海側.JPG

36TR_1231_D33_2車海側.JPG

36TR_1231_D34_1車海側.JPG

36TR_1231_D35_1車海側.JPG

36TR_1231_D36_1車海側.JPG

36TR_1231_D37_1車海側.JPG

36TR_1231_D38.JPG

36TR_1231_D39.JPG

36TR_1231_D40.JPG

36TR_1231_D41.JPG

36TR_1231_D42.JPG

36TR_1231_D43.JPG

36TR_1231_D44.JPG

36TR_1231_D45.JPG

36TR_1231_E01_知本站山側.JPG

36TR_1231_E02.JPG

36TR_1231_E03.JPG

36TR_1231_E04_1車山側.JPG

36TR_1231_E05_1車山側.JPG

36TR_1231_E06_2車山側.JPG

36TR_1231_E07_2車山側.JPG

36TR_1231_E08_2車山側.JPG

36TR_1231_E09_3車山側.JPG

36TR_1231_E10_3車山側.JPG

36TR_1231_E11_4車山側.JPG

36TR_1231_E12_4車山側.JPG

36TR_1231_E13_4車山側.JPG

36TR_1231_E14_5車山側.JPG

36TR_1231_E15_5車山側.JPG

36TR_1231_E16_6車山側.JPG

36TR_1231_E17_6車山側.JPG

36TR_1231_E18_6車山側.JPG

36TR_1231_E19_7車山側.JPG

36TR_1231_E20_7車山側.JPG

36TR_1231_E21_7車山側.JPG

36TR_1231_E22_8車山側.JPG

36TR_1231_E23_8車山側.JPG

36TR_1231_E24_8車山側.JPG

36TR_1231_E25_9車山側.JPG

36TR_1231_E26_9車山側.JPG

36TR_1231_E27_9車山側.JPG

36TR_1231_E28_10車山側.JPG

36TR_1231_E29_10車山側.JPG

36TR_1231_E30_10車山側.JPG

36TR_1231_E31_10車山側.JPG

36TR_1231_E32_11車山側.JPG

36TR_1231_E33_11車山側.JPG

36TR_1231_E34_11車山側.JPG

36TR_1231_E35_12車山側.JPG

36TR_1231_E36_12車山側.JPG

36TR_1231_E37_12車山側.JPG

36TR_1231_E38_12車山側.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江子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