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台灣高鐵官方網頁 https://www.thsrc.com.tw/)
台灣高鐵自96(2007)年1月5日通車至今已經接近15年,大幅改變了西部走廊的運輸模式,以時速300公里的優勢連結台灣南北成為一日生活圈,串聯台北與高雄兩大都市最快只要94分鐘,甚至取代了原本密集的北高航線。一路走來,已經成為國內商務人士以及旅行出遊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高鐵快速、便利、省時的優點無庸置疑。雖然我搭乘的次數不多,除了因工作上有少數出差的需求外,多數旅遊需求都是考量65折的早鳥優惠票,作為往返北高的代步工具。
座落於高鐵桃園站週邊的「台灣高鐵探索館」,是國內第一座鐵道博物館,這裡其實是台灣高鐵的「桃園運務管理中心」大樓,剛好在1F設置為台灣高鐵探索館。最早期的第一代探索館於93(2004)年8月15日開幕,位於新竹縣竹北市高鐵新竹站前,是台灣高鐵通車前的大眾宣傳的一環,主要以台灣高鐵的發展歷程、施工工法、列車模型場景及各國高速鐵路系統簡介為展覽主題。第一代探索館在台灣高鐵即將通車時即已完成階段性任務,於通車前夕95(2006)年10月31日功成身退。現址的第二代探索館是後期規劃設計於106(2017)年1月5日開幕,位於桃園市中壢區高鐵桃園站旁,除了具有慶祝台灣高鐵通車十週年的特殊意義外,以台灣高鐵公司累積的鐵道文化資產,帶領民眾見證台灣進入高速時代的成就。
根據高鐵官方網頁上的介紹:將「科技文明歷史」和「科學教育」活化再利用,撰繪出交通科技教育的藍本;以保存鐵道文化資產為核心價值,傳承台灣高鐵之人文脈絡及企業精神。本次採訪主題「桃園機場捷運」中就包含A18 高鐵桃園站,不如就去參觀一下附近的台灣高鐵探索館,自年初因為COVID-19疫情閉館至今,直到10月19日起才又對外重新開放,應該好好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拜訪。官網說明本館參觀採線上預約的方式,開放日期為每週二至週六期間,每天分成09:30~10:30、11:00~12:00、14:00~15:00、15:30~16:30,4個時段可以預約。雖然不知道每場次的人數上限是多少,考量疫情剛趨緩前往參訪的人數應該還不多,剛好趁這個機會前往拜訪。
A館
01 鐵道科技演化光廊:輪轉世紀、軌跡百年
02 從台灣鐵道BOT史說起
03 台灣高鐵的創生 (1996~2000)
04 高鐵工程之最 (2000~2006)
05 台灣永續生態的守護
06 探索鐵道工程
07 鋪天蓋地-軌道路床形式
08 安全告示牌-守護工安的共通語言
09 向高鐵幕後英雄致敬
10 700T的誕生
11 一日生活圈
12 700T上的伸展台
13 700T駕駛艙
14 高鐵聲光電
15 智慧化旅客服務
參訪心得
來簡述一下參訪後的心得,在網路上看到多數網友參觀後都是給予一致的好評讚賞,除了能夠完整了解台灣高鐵的歷史及相關知識,最大的特點是「提倡生態保育和人文永續」與「保留基層勞工的歷史記載」。參訪當天我提早約半小時到館,在1F大廳櫃檯跟保全人員換證後,就提早讓我進場參觀了,看了一下今天預約的人次不多,剛好可以讓我避免拍攝時拍到人像的困擾。
A館分為15個展區,從高鐵建造的歷史開始說起,全館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火車模型跟一日生活圈的造景。從最早期用蒸氣推動的火車,一直到最新款的普悠瑪號電聯車,但現今在陸地上獨占鰲頭的是時速300公里的高速鐵路700T型列車,每一款模型都能在這裡看到。當年高鐵的建設經歷了重重波折,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就全線完工,走過這些風風雨雨,如今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這些歷史都完整的被保留下來。有一區互動設施可以拍攝自己著裝工程服的照片,先賣個關子,如果在這裡有留下影像紀錄,後續還會再出現!!!
前面有提到本館的特色之一是「提倡生態保育和人文永續」,高鐵建設時碰到很多這樣的問題,該怎麼在自然與社會教育中取得平衡,我認為這是值得後續工程建設時的參考指標。當年施工時,超過1萬名以上的外籍勞工加入,他們辛苦的事蹟也沒有被遺忘。其中一區特別感謝泰籍勞工的付出,並慎重的掛上泰皇跟太后的照片,還有很多的安全帽掛在三角錐上;對於這些基層人員的付出,高鐵做到了「保留基層勞工的歷史記載」,我覺得很感動。另外在一日生活圈的部分除了有一座全台灣的都市造景之外,還有高鐵沿線9座車站的立體模型,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區。(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