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官方網站 https://www.tcrp.com.tw/)
每次經過台中新站總會有驚喜的發現,高架站區內部除了2、3樓作為台鐵台中站的大廳及月台層使用外,1樓部分區域為客運轉乘站,主要平面區域規劃為OT商場鐵鹿大街,從109(2020)年12月6日開幕至今,儼然已經成為台中車站周邊重要的新地標,也提供轉乘的旅客更多的休憩空間,候車不再是單調無聊的事。這一次要分享的是「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是以臺中市國定古蹟臺中車站為軸心形成的鐵路園區,範圍為大智路至民族路之間的新舊鐵道空間,包含平面時期的舊臺中車站、高架後的臺中新站、舊臺中後火車站、二十號倉庫建築群、復興路寄宿舍(二十號倉庫建築群旁)、原台鐵局貨運服務總所臺中服務所、與台鐵局電務處彰化號誌段台中分駐所等。
園區面積不小,南北兩側與臺中綠空鐵道相連,111(2022)年在園區業者向台鐵局購買的EMU100(EP111、EM107)、DR2700(DR2715、DR2720)、及柴電機車(R111)陸續到位後作為靜態展示,於6月9日鐵路節正式啟用,同時二代站房以及1940年代的售票亭重新開放參觀。本次剛好利用搭乘271次在台中站轉乘127次的30分鐘時間空檔,先來拍攝EMU100型電聯車的靜態展示,之後有機會再來補拍DR2700型。
我個人剛好有參與到EMU100型電聯車最後運行的那段時光,在我大學時期,台鐵的自強號主力已經是PP稱霸的年代,但當時同時也是自強號類型百家爭鳴的時候。西部幹線主力是PP,伴隨有EMU100型、EMU300型,還有紅斑馬EMU1200型在線上奔馳;而東部幹線則有DR2800、DR2900/3000、DR3100等列車行駛,時刻表上除了有輪椅符號的車次一定由PP擔任外,其餘車次則有不同可能,後續兩款傾斜式列車引進台灣後又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啟。
EMU100型電聯車是台鐵第一款擔任自強號的電聯車,由英國通用電氣公司製造,民國67(1978)年正式投入服務,共有13組65輛。EMU100型電聯車的最高時速來到120公里,北高車程縮短至4小時10分鐘,不過EMU100型最大的缺點在於編組固定為5輛編成(EP-EM-ET-ET-ED),以對號列車來說通常是2組10車為主,遇到假日時會以3組15車的大編組行駛,雖然有彈性卻備受限制,使得後期的自強號及通勤電車在開立規格時改為3車或4車為單一編組,運用上更靈活有彈性。此外,每輛車單側僅設置1組手動摺疊門,落地式空調系統安裝在一側車廂端面的通道旁佔用大量客室內部空間的缺點,讓列屬於對號列車等級的EMU100型自強號上下車速度較慢,車站停靠時間業必須拉長因應。後續引進的各型電聯車均將空調設計在車頂,以避免佔用客室內部空間,可以增設座位或是提供額外空間使用。
印象中大概在民國92(2003)-95(2006)年期間搭乘過幾次EMU100型電聯車,當時EMU100型電聯車全數隸屬於七堵機務段,由於車齡偏高再加上以PP為主力的關係,每日行駛的車次僅有松山嘉義間的1002、1043次,及松山彰化間的1015、1018次,其餘是擔任假日時段的加班車居多,曾經搭乘過週六的1154次、週日的1155次自強號是由EMU100型擔任,跟PP比較真的是有時代的痕跡。不過EMU100型電聯車車齡已經超過30年,故障頻繁且零件已經停產,已達使用年限,加上新式列車陸續投入服務,退出正班營運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最後於民國99(2010)年7月4日正式退出台鐵全線營運服務,走過32年的時光,回顧這款已經是40幾年前的電聯車,這款車在台鐵進入電聯車的時代有很重要的承先啟後意義,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內能夠靜態保存2節車廂,雖然不是完整的5輛編組,但也見證了鐵路史的一片回憶。
有人知道目前台灣有幾個跟鐵道有關的園區可以參觀嗎?算一算其實全台北中南東都有應該有5個,最大的應該是在台北市區的「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本次介紹位於台中新站旁的「臺中驛鐵道文化園區」、位於西子灣高雄港舊站旁的「高雄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今年才開放試營運位於潮州機廠內的「屏東潮州鐵道文化園區」、還有一個是位於花蓮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