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松山線通車,除了是全新的路線加入既有路網之外,另外還有幾項重大的變革。第一項,就是爭吵已久的路線名稱,依舊不以顏色作為主要名稱(在本部落格將經常以顏色稱呼該線),台北捷運依通車時間先後,加入路線編號來做彙整。
1 文湖線:南港展覽館-動物園,沒有區間車模式
2 淡水信義線:淡水-象山(全程車)、北投-大安(區間車)
3 松山新店線:松山-新店(全程車)、松山-台電大樓(區間車)
4 中和新蘆線:南勢角-迴龍/蘆洲(交錯發車),沒有區間車模式
5 板南線:南港展覽館-永寧(全程車)、南港展覽館-亞東醫院(區間車)
松山線通車後,路網中的所有路線都將獨立營運,不會再出現跨線營運的模式,一個月台只有單純往一個方向的列車行駛,最多就是加上區間車的模式。在有全罩式月台門的車站,例如:綠線松山站-北門站、橘線東門站-迴龍站、蘆洲站、藍線-南港展覽館等(紅線本次尚未前往),原本月台門上的路線圖全數加上路線編號,以阿拉伯數字為主,外加方框/底色為該線路線顏色。轉乘車站也標示可轉乘的路線編號及終點站,看起來相當簡潔明瞭。因此在列車內的路線圖,也因為此次路線全部回歸單一模式營運(列車調度上將儘量不以跨線運用為主),車門上方只張貼該線的路線圖,並且在轉乘站時LED會同時顯示可轉乘路線編號,不再以終點站方向播報,這算是相當大的改變,卻也讓全線列車的播報模式有了統一的規格。
車上的LED顯示也悄悄的更換成新的版本,原本最早期的「本列車開往 XXX」/「This train is bound for XX」(靠左),現在簡化為「終點:XX」/「To:XX」(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