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F-1.png

33F-2.png

33TR_816_A01.JPG


33TR_816_A02.JPG

33TR_816_A03.JPG

33TR_816_A04.JPG

DSC00003.JPG

DSC00004.JPG

DSC00008.JPG

DSC00011.JPG

DSC00014.JPG

DSC00017.JPG

DSC00020.JPG

DSC00023.JPG

DSC00026.JPG

DSC00029.JPG

DSC00032.JPG

DSC00036.JPG

DSC00038.JPG

DSC00040.JPG

DSC00045.JPG

DSC00046.JPG

DSC00050.JPG

DSC00054.JPG

DSC00056.JPG

DSC00059.JPG


 

33TR_818_B11.JPG

33TR_819_C24.JPG

33TR_820_C01.JPG   

33TR_818_D12.JPG

33TR_818_E15_知本站8車山側-5.JPG

33TR_818_E27_知本站7車山側-7.JPG

33TR_818_E32_知本站6車山側-2.JPG

 

  這一次的主題是「我的KITTY日記」,延續105(2016)年17TR:暑假長征、18TR:KITTY夏末漫遊,及106(2017)年22D-TR:盛暑花蓮行,三次為了彩繪太魯閣號而特別成行的環島週遊,繼續開啟與KITTY在台東知本的107(2018)年度夏日約會。本次行程安排於非連續假期的5天,橫跨於週五到週二期間,適逢暑假期間連平常日的車票變得相當熱門,而週五到週日的休假更是旺季;台鐵在今年度暑假首次提出週五到週日發售東線TEMU限量站票的規定,無法提前預售只能當日購買,算是稍微紓解假日時段一票難求的困境。TEMU的優勢除了速度及時間外,最大的享受就是沒有無座票的舒適乘車空間,限量的站票有沒有影響到這樣的優勢,這一次旅行再來好好觀察一下,對我來說訂好每一車次的座位是歷次環島旅行前夕第一重要的大事。

 

  33F-TR 5日行程共規劃了20班列車,其中7個車次是Hello Kitty彩繪列車編組,主軸就是以太魯閣號交織而成的狂想曲。Hello Kitty彩繪列車固定的運用編組為週五日的402、417、436次,以及週六、一的405、426、441次;一開始的行程設計選定週六426、441次、週日402、417次、週一426、441次6個主要班次,前後再以若干車次銜接。本次延長至5天的旅行時間,分為3+2日的行程安排最為合適:前三天的週休假期配合莒光號夜車開行,我還可以在星期六早晨多排入一趟台東北上的405次,週日晚間經由南迴線返回高雄;後兩天以441次結束在台北後過夜,隔天我可以隨性安排北東的往返車次,或是選擇西線的111次普悠瑪號南下高雄,就看第一波前三天的實際訂票情況如何,再作考量與調整。



PART 1-行程設計

 

  5天的3+2日行程,第三天返回高雄休息,然後隔天繼續北上環島,最末日再回到起點。第1日禮拜五其實也有開行Hello Kitty彩繪列車,固定車次是當日的402417436次,要搭402次勢必我要提前一天搭客運北上,考量旅行時間充裕加上第3日也有安排402次,我決定還是早上再出發。首發班次最佳選擇無疑是110次普悠瑪號作為啟程,然後下一步就是決定前往花東的車次,是要能無縫銜接的222次到花蓮,還是稍作停留後的426次直達台東知本;兩個車次安排都能讓我當天順利在花蓮過夜,差別在於中間車次的挑選。110次抵達台北站後,最快往花蓮方向的是222次普悠瑪號,接著銜接北上的421次太魯閣號到台北,轉乘西線的139次PP到台中,最後再以跨線的288次普悠瑪號前往花蓮收尾。第1日預計安排5個車次,只要沒有超過TRA每日額度的6張車票,每一個車次都是重要戰果,非得到不可;我個人推測比較熱門的車票,應該是週五北上的421次跟晚間的跨線288次。

 

  週五晚間東線有開行南下的616次莒光號夜車,我剛好可以到台東銜接405次太魯閣號。第2日的車次規劃預計以凌晨的616次開場,抵達台東站後半小時,剛好可以轉乘本次旅行中第一趟Hello Kitty彩繪列車:6:25分開往樹林的405次。星期六的三趟長途車都是Hello Kitty彩繪編組,也就是跑405、426、441次,405次到台北後將近有3個小時的空閒時間,我打算去品嘗好久沒吃的米粉湯;本日重頭戲是下午的426、441次知本往返,426次同樣也預訂了日式豬排便當的驚喜,這天就以441次結束在台北過夜。第3日的行程依舊緊跟著列車營運編組,週日的Kitty彩繪列車行駛402、417次,417次到台北後如果我要返回高雄也來不及銜接南下的133次普悠瑪號,那就提早在松山或是南港轉乘432次到台東,然後銜接328次DMU走南迴線回家。這兩天的熱門車次,星期六的話大致還好,星期日是收假日下午以後時段比較搶手,可能是432次或是328次要優先訂票吧。

 

  前3天已經是一個完整的環島旅行循環,接著是2天的往返行程,週末期間的訂票如果順利,後面2天的行程其實可以隨意調整。回高雄休息後,第4日早上同樣選擇110次普悠瑪號擔任首班車次前往台北,但這天我要在北部銜接的是Kitty彩繪編組的426-441次,本次旅行的7個Kitty彩繪車次就在今天結束。過去習慣還會再安排一趟往花蓮的288次或是末班254、256次,決定不要將行程排得那麼緊,多一些彈性運用及休息時間。後面2日的車票都是每日訂票,比較不像假日的緊湊,加上挑選的搭乘車次不多,我更重視的是訂票後座位的舒適度。

 

  最後一天第5日,考慮了很久不知道該怎麼安排這一天的行程,事實上我一開始只有排出4日的最佳表單,多的這一天突然不知道該怎麼運用才好。禮拜二早上,我不想一大早就出發搭車,想睡晚一點,所以我的想法是選擇西線的111次普悠瑪號往潮州,或是東線的408次太魯閣號往台東,兩者選其一。408次無論平假日都很搶手,而且也有後續車次銜接的困擾,過去很少挑選408次搭乘;這一次想試試看自己的運氣好不好,雖然408次到了台東以後,下一班北上的TEMU是2小時後的421次,我決定改搭南迴線的704次莒光號到潮州,轉乘136次普悠瑪號北上台北,最終以181次PP結束這一次的環島旅行,劃下句點。想當然爾,最重要的關鍵車次落在第5日的408次,即使我還是可以用402、406次替代,就當作是給自己的一次挑戰任務。



PART 2-網路訂票

 

  夢想的藍圖定稿後,下一步就是讓想像變成現實,旅行前夕最重要的第一關當然就是網路訂票,一次要搶奪三天份的TEMU有其難度,又是熱門的暑假週休,只要盡力用心絕對有所收穫。第一組要搶的是週六的426441次來回車次,原因除了是彩繪KITTY的編組外,去程的426次開車時段剛好在正中午,距離前後往台東的TEMU都有兩個小時以上的班距,426次又是3.5小時排點的直達車,車票自然炙手可熱;返程的441次過去還有443次可以分攤旅客,自從443次改成假日的PP編組後,傍晚時段台東站的TEMU就是441次一支獨秀,除非連假時段開行輔助的5257次,不然就要等到晚間的7點多才有北上TEMU班次。第二組是週五的222421次花蓮往返,不曉得為什麼暑假期間無論平常日或是假日,下午時段的列車都相當熱門,重點在於421次花蓮開車後直達松山,沒有辦法分段訂票,如果沒有銜接上這班車就不能在傍晚5點前回到台北,優先排在第二組的順位。第三組是單程288次普悠瑪號,這班車是西部跨線往花蓮的末班車,又是週五時段,一車到底不用換車的優勢,自然是中部地區前往花蓮的最佳選擇。然後第四組是星期日早上的402417次,最後再把剩餘的單程車票一一訂位完成。

 

  開獎結果,接近全壘打的勝率,前三天13個車次在第一波網路訂票中訂到12班車,令我意外的是唯一沒有訂到位子的是星期天的北上417次太魯閣號。分段訂票也沒有出現空位,只好暫時先擱置,當日我的行程設計是搭乘417次到松山後轉乘432次南下台東,後續班次已經底定,所以我一定要搭這班車。第一波網路訂票不幸失手的話,最大的補償機會當然是落在2日後的上午9點釋票,只要夠積極絕對可以手到擒來;沒事就在訂票頁面上隨手點選看看,說不定就會突然出現奇蹟。照理說,剛開賣的車票就算立刻退票,似乎也要等到隔日0點後才會再出現,或者是熟知的上午9點這個時機點。不過就我這兩天的觀察,不死心的在剩餘車票查詢內搜尋,似乎固定會釋出原本沒有座位的車票,只是時間點並不確定;凌晨第一時間沒訂到417次,到了白天無意在系統查詢時,幸運的又讓我找到417次的「知本-松山」全程車票,而且至少有6張,這樣一來前三天13個車次全數到手,下一步就是要安排舒適的座位。

 

  第4日行程相對容易,只安排了110次「潮州-南港」、426次「樹林-知本」、441次「知本-樹林」三個長途車次,就結束當日旅程在台北過夜。我以為是最簡單的任務,卻讓我大驚失色。原因是訂票時北上的441次全程座位在2秒內就銷售一空,分段訂位也沒有位子,意外發現當日從下午4點後台東站北上的所有列車全部無座,莫非是當天有舉行什麼大型活動?面對完全無座的狀態,441次真的沒有座位的話考慮晚一點的445次與末班車447次,結果同樣無座;突然想起暑假期間TRA有開行5249次臨時加班車,只比441次晚1小時到台北,一樣是舒適的普悠瑪號列車。可惜,5249次全程沒有座位,沿途大站分段也都沒有位子,幸運的讓我搶到一組「台東-鳳林」、「鳳林-樹林」的分段票,勉強可以先當作備用方案。取票之前都還有機會,我心目中的首選當然還是知本站發車的441次Hello Kitty彩繪列車,無意間先訂到一張441次的「知本-花蓮」區間,這樣我還是缺北迴段的部分;曾經想過不如先搭乘441次到花蓮後,再接續247次普悠瑪號北上,雖然比原訂行程晚了2小時才到台北,卻也是全程TEMU編組的安排。

 

  說也奇怪,我覺得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定數,只是繞了一個大圈子才遇見;正當我還在反覆考慮究竟要選擇分段的441+247次的轉乘方式,還是一票到底只要中途換座位的5249次時,我竟然訂到了一張5249次的「台東-樹林」全程車票,這代表鳳林分段的這組票可以先取消了,省下一個珍貴的訂票額度。這樣一來,我其實就不用再執著一定要搭乘441次,去程的426次抵達台東後,直接轉乘5249次北上台北。比較起來,441+247次的轉乘方式似乎麻煩許多,或許我可以考慮取消441次的「知本-花蓮」車票,因為如果後續真的有機會搶到441次的全程車票,我再來考慮要搭乘441或是5249次就好。故事依舊峰迴路轉,第4日的車次只有訂到2班,第三班的台東北上車次一直沒有決定,在心裡懸而未決;果不其然,在一次無意間的搜尋之下,真的讓我找到了一張441次「知本-樹林」的全程座位,二話不說趕快訂下來,深怕一旦錯過這個機會會後悔不已。第4日行程終於塵埃落定,原本的5249次全程車票上網取消,取票的時候有看到我的TR-PASS票號內,滿滿一整頁的訂票紀錄,售票員還要往下拉到底才知道究竟有多少筆訂票紀錄。

 

  前4日的行程其實很早就在心裡成形,倒是沒有很認真思考第5日的車次規劃。東線早上的超熱門搶手車次408次太魯閣號,一直是很想搭乘卻又很不想安排的車次,原因在於到了台東站後下一班北上TEMU要等2小時,往南迴線只能選擇CP值較低的莒光號,規劃行程時鮮少考慮。這一次想試試看自己的運氣,搶看看408次的座位,然後選擇704次莒光號到潮州,為的是銜接下午的136次普悠瑪號;訂票時唯一的決勝關鍵當然就是408次,週二上午往台東有402、406、408、412等TEMU車次,每天最快售完的一定是408次,3.5小時的直達排點讓這班車的座位一票難求。第一時間幸運訂到408次後,其他幾個車次自然沒有那麼困難,順利到手。

 


PART 3-取票劃位

 

  取票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在錯誤的時間點劃座取票,當然就會得到失望的結果。我現在到窗口取預售票時,都會先請售票人員幫忙看一下座位位置,如果有靠窗的就先取票,沒有的話就先不要取;預售票2天內都可以隨時取票,這個時間點沒有靠窗的位子,等候下一個時間點又是二分之一的機率,除非是9字頭的取票編號就已經固定座位。第一波取票的13個班次,只有第1日的222次劃在走道座位5車43號,原因在於已經接近2日的取票期限,無論位子在哪裡都必須儘快劃座取票,否則就會過期。這麼一來這個班次就要等第一次釋票時,再以重新訂位的方式換票,雖然有些麻煩但理想的座位一直是我旅行中很重視的品質。

 

  確定有訂到同日班次的車票後,先退掉原本車次重新劃位,我本來很擔心根據過去的參考經驗,退座後立刻劃位應該會是同一個位子,結果讓我很訝異。原本5車43號的座位退票後,改以另外一個取票編號劃座,新的位子落在1車21號,幸運的是靠窗座位。這一次的取票過程相當順利,幾乎都是第一次劃位就都有落在靠窗座位,少數幾個車次例外,等第二次劃位時同樣也都有靠窗。比較特別的是第5日的車票,4個車次早上到車站劃位時,據售票人員告知都是靠走道的座位,心裡有些失望。不過早劃位的缺點都會在比較前面的車廂,我個人近來倒是偏好後面一點的車廂,距離便當銷售似乎鄰近許多。傍晚下班後再跑一次新左營站,確認一下第5日的車次座位,結果非常幸運又是全部靠窗的座位;至此33F-TR的行程20個車次全部劃位完畢,全部都是靠窗座位,包含9張山側靠窗座位,及11張海側靠窗座位,算一算靠海的數量還比較多耶。

 

33TR_817_A01_110次.JPG

33TR_817_A02.JPG

33TR_817_A03.JPG

33TR_817_A04.JPG

33TR_817_A09.JPG

33TR_817_A10.JPG

33TR_817_A11.JPG

33TR_817_B01_222次.JPG

33TR_817_B02.JPG

33TR_817_B03.JPG

33TR_817_B05.JPG

33TR_820_A01.JPG

33TR_820_A02.JPG

33TR_820_A03_110次.JPG

33TR_820_A04.JPG

33TR_820_A08.JPG

33TR_820_A15.JPG

33TR_820_A16.JPG

33TR_820_A1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江子翠 的頭像
    江子翠

    江子翠.新靜天空

    江子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