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017)年的第三次TR-PASS環島週遊,選定於5月底的端午連假時節,剛好與前兩次的228與清明節形成三連續。這幾次的旅行規劃有一定的格式設計,其中有部份車次固定為加班車性質穿插其中,配合既有的正班車相互組合:
[Day 1] 1A-1B-1C-1D
[Day 2] 2N-2A-2B-2C-2D
[Day 3] 3N-3A-3B-3C-3D-3E
第1天早上從高雄出發,搭乘假日的加班110次普悠瑪號北上(1A),然後是一趟的北東往返行程(1B/1C),依網路訂到的車次去程挑選426/5242次,回程可以安排441/5257次,然後以288/256次結束於花蓮站(1D)。在花蓮短暫休息後,隨即安排夜車的加班莒光5628次南下至台東(2N),第2日清晨在台東站銜接北上的加班太魯閣號405次(2A)前往台北,同樣當日也是安排一趟北東往返行程(2B/2C),固定挑選422/5253次的組合方式往返,最終在板橋轉乘288次(2D)返回花蓮休息。第3日半夜,選擇夜車的616次莒光號南下至關山(3N),為的是趁車站交會時轉乘首班北上的401次TEMU到樹林(3A),適逢週一有開行5418次普悠瑪號列車(3B)再度南下至關山後,銜接一小段北上的5239次加班車(3C)到花蓮站,以跨線的5279次普悠瑪號回到彰化(3D),最終以西部幹線的PP(3E)畫下完美的句點,回到啟程站高雄。
22C-TR原則上比照上述規劃,不過本次的行程略有調整,其中兩天的夜車決定不列入安排,在花蓮休息到隔日早上再出發,所以第2日及第3日的首班列車選定207次普悠瑪號作為開場。先前第2日的3趟「台北-台東」長途往返,調整為6趟的「台北-花蓮」往返,雖然有點讓TR-PASS票券的CP值下降,但行程的時間安排上反而多了些彈性空間。第3日的行程,由於先前搭乘北上首班401次能到終點站樹林轉乘5418次,本次選擇1小時後發車的207次北上,最適合的轉乘車站落在南港,因為5418次沒有停靠松山站,否則松山會是更好的選擇。最終西部幹線的PP在4月27日的改點後,全數停靠新左營站,我可以直接選定145次做為返程車次,不需要執著搭乘141次及隱藏的未及乘車風險。
連假訂票的第一天,我就面臨全數敗北的窘境,電腦當機的幾分鐘時間,錯失第1天東線的426或5242次南下列車,還有最重要的西線加班普悠瑪號110次。其實也有想過要安排成前一次的SP行程,不要拘束於三日環島的密集往返,用兩天的時間搭乘區間車漫遊花東線,細細品味東部的田園景致;只是下一個三天連假出遊的時機就要等到十月國慶日了,似乎還是趁難得的機會好好享受一下環島週遊的旅程。成行的關鍵車次有幾個:1A、1B、3C/3D,往東部最短的路徑當然是經南迴線的方向,只是用TR-PASS搭乘DMU實在是不划算;歷次最佳的組合通常是1A的110次普悠瑪號直達台北,然後銜接1B往台東或是知本的426/5242次。中間在花蓮的往返行程彈性很大,可以安排北花、北東、花東、甚至是跨線到西部的車次;最後第三日走北迴線回家的方向,也是熱門搶手車次,原則上3C/3D不見得一定要在花蓮站轉乘,也曾經考慮過5239次直接先到北部,然後再換5279次到彰化。基本上只要這四班車搞定,旅行成真的可能性就接近滿分,接著要考慮的大概就是中間路程的調整跟變化。
週休假日在家裡,沒事就上網點點看有沒有車票,這是一個需要養成的習慣,因為真的隨時都有驚喜出現,熱門的車次往往倏忽即逝。訂車票的原則除了要有耐心堅持到底,要有信心搶得到,還有不要放棄任何一種可能性,真的到出發的前一日都還有機會訂到理想的班次。首先,無意間讓我點到一張5242次的「樹林-台東」全程車票,雖然我心目中還是比較渴望能有426次的Hello Kitty彩繪車,但同時段替代的5242次加班車也是相當珍貴的熱門車次,連假第一日往台東方向的車票一位難求,更別說是最高等級的TEMU。中午時段要從台北搭乘往台東的列車,如果真的沒有訂到110次普悠瑪號銜接,108/112次PP其實也是可以滿足我的行程需求,只是車程要拉長到近5小時,倒也不是不可能的選擇。第三天的星期一多數旅客會選擇這天提前返回,所以中午時段之後東線北上列車幾乎客滿,花蓮北上的列車也是一位難求;雖然我有想過從關山搭乘5239次直接先到北部,可惜沒有車票。幸運的,讓我點到一張5279次的「花蓮-彰化」全程車票,花蓮到台北依舊沒有位子,但是全程車票的出現讓我的返程安排加分不少,因為這樣一來原先的5239次只要訂到花蓮即可,配位很多。
1B、3C/3D的班次就定位後,剩下一班1A的車次空缺待補,我先訂了一張108次的PP車票備用,在還沒有到車站取票之前一切都還有可能,行程都可以任意調整。1A的110次普悠瑪號一向非常搶手,改為每日行駛後更是TRA的招牌列車之一,雖然西部幹線的鐵路速度比不上高鐵,但普悠瑪號的北高3.5小時車程與舒適度,加上票價不受時段影響,對於朋友間或是親子出遊的家庭是非常物超所值的選擇,自然就很難訂到票。全程車票沒有位子,上網嘗試分段訂位看看,奇怪的是「潮州-台中」及「新竹-台北」一直都有車票,唯獨缺中間的一小段;但「潮州-新竹」或是「台中-台北」區段一直都呈現訂票額滿的狀態,看來分段訂位真的也是機會不大,需要運氣的加持及幫忙。好吧,那就等2天後釋出的票再來決定1A究竟是哪一個車次獲選;TRA固定於早上9點釋出前一日未取的車票,完善的旅程規劃及眼明手快的訂位依舊是關鍵,熱門車次同樣也有機會再度訂票成功,堅持到底才是最重要的秘訣。110次全程車票還是沒有座位,但不死心的我點出一組「潮州-新竹」及「新竹-台北」的車票,到車站劃位時發現是同一個座位,不需更換,這與一車到底的意義不是一樣嗎?至於中間的車次安排,這一次刻意挑選北花之間的往返班次搭乘,水到渠成,22C的旅行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