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兩個月的時間,再度拂曉出擊,高雄捷運距離正式通車已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旅運量上已有穩定的數字,不過其實在各車站還是陸陸續續有些新的驚喜出現。新的公共藝術品給予捷運車站,一種新的活力,這一次橫跨紅橘兩線,呈現地下段穿堂層所展示的平面藝術之美

 

  從紅線出發,地下化路段先前還沒有公共藝術品呈現的車站,包含了紅線中段(R16 左營站-R12 後驛站)以及R7 獅甲站以南的部份(R4 高雄國際機場站除外)。非常幸運的,本次採訪後僅剩R13 凹子底站尚未有公共藝術的設置,其餘各站皆有別出心裁的設計,主要都是集中在穿堂層的付費區牆壁上,以平面的方式呈現(雖然有部份作品仍是立體設計)。但整體看來都是在同一平面上作文章,為大家一一來詳細介紹。

 

 R16 左營/高鐵 


  本站的公共藝術主題為「游.戲-悠游當代.戲墨古城」,
由三位藝術家:劉育明、郭瑞祥、林武成老師所共同完成。從名稱來看,其實有點在玩文字遊戲,所謂的「游」除了悠游當代的意思之外,這項作品仔細一看可以發覺很多游來游去的魚群,穿梭在潑墨山水畫間。「戲墨古城」的古城指的當然就是左營舊城,我覺得能將文字與藝術品做結合,並且賦予它嶄新的意義,擺在連結南北交通運輸的高鐵與捷運共構車站裡,相當特別。但是那些魚都不是真的喔,其實背景是一個LCD的顯示幕,就像看電視一般。








 

 R15 生態園區 


  設置於付費區內的穿堂層,
作品名稱為:「綠野仙蹤」,作者為楊文霓老師。生態園區站本身以綠色為建築配色,除了出口類似於樹木造型外,走在站內其實有一種綠意盎然的感覺,在一大片綠色的造景中開了五扇窗戶。每一扇窗戶其實都可以和大自然的生態作聯想,第一幅跟第二幅我覺得像是蔬菜,第三幅是人與大自然共生,第四幅是樹葉與鳥,第五幅則是雨水滋潤了城市,清新自然。












 

 R14 巨蛋 


  這站的作品好好玩,採用的是可樂王的漫畫:「日出台灣」,好多可愛的漫畫人物一個一個向來到本站的旅客say hello。既然是叫日出台灣,當然就有很濃厚的本土繪畫風格,其中當然也畫了不少有關高雄當地的建築喔,仔細瞧瞧就會發現隱藏在其中。




 

 R12 後驛 


  跳過凹子底站來到後驛,這一站的藝術作品其實已經設置很久了,可是我每次都以為那些是臨時裝飾的汽球,擺在透明櫥窗裏面,後來才發現原來後驛站的公共藝術作品就是這個「綠意(廖瑞章)。它不是氣球,是陶瓷之類的雕塑作品,遠遠看去星光點點,我很喜歡這一項作品的繽紛感。


 

 R7 獅甲 


  南段部份從獅甲站開始,這一站的作品名稱叫做:「快樂遊獅甲」(洪易),總共有兩幅,簡單來說就是由一個獅頭領軍的捷運車廂,裡面坐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好像不是人。。。 > <)。紅色獅頭那列坐了一個很像陽婆婆的人,好好笑。




 

 R6 凱旋 


  凱旋站的作品名稱非常符合本站,
它是由尤瑪.達陸所設計的「築夢時代」,除了夢時代廣場本身就是凱旋站附近百貨熱門景點外,這個名稱其實也是希望每個人在這個世代中,能夠有完成夢想的勇氣與突破。有別於前幾站的藝術作品,這項作品是用一些衣料、布料、絲線、石頭等等做創作材料。


 

 R5 前鎮高中 


  光從名字其實有點難想像會是什麼樣的作品,
前鎮高中站的公共藝術品為:「異質樂園」(李億勳),它應該是一種馬賽克的鑲嵌畫,拼貼出有關前鎮這個地區的一些重要事件,例如有前鎮高中的學生、一些老房子、還有旁邊的勞工局等等,非常不錯。


 

 R4A 草衙 


  有別於前鎮高中站的呈現方式,
草衙站的作品同樣也是以當地歷史為創作背景,由王國益老師設計的「草衙聚焦」。這是一個燈箱作品,主要需要透過背後的燈光營造出懷舊的效果(類似O2 鹽埕埔站的作品),燈光有特別打在每個人的臉上,但因為大家都是笑瞇瞇的,其實看到會覺得很親切。高雄人的熱情我覺得在這一幅作品上一覽無疑,當我在拍攝本站公共藝術作品時,剛好本日有記者來草衙站採訪,看到有一位小姐正在解說這幅作品,她是高雄捷運的公關處經理江惠頌小姐。






 

 R3 小港 


  紅線南端終點站小港,
是地下段的最後一個車站,每次搭捷運到小港站,都相當意外人潮的眾多。小港站在紅橘兩線36個車站中排名在前十名,是四個端點站中實力最強的一個車站,這一站的藝術作品是:「多向度聚場」(洪龍木),將過去小港地區工業化的印象,與海鳥及各式動物做轉換,非常特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江子翠 的頭像
    江子翠

    江子翠.新靜天空

    江子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