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6次 普悠瑪自強號 樹林-花蓮
TRA在100(2011)年9月啟用新式車次編法後,除了車次數字本身就能代表車種的意義外,原則上號碼前面的車次也必定較優先開車,只有很小的機會才會出現車次號碼後面的車次先開車的狀況。如果還是對於236、238、237、239次這4班車的前後編組運用關係不是很有概念的網友,簡單來說台北站開車的順序是234、236、238次,對應到回頭車花蓮站的開車順序就是237、239、243次。
接下來討論的236次出現在102(2013)年9月普悠瑪號加入營運,北迴線大幅增班的年度改點時,一開始是開行在下午16點的時間帶上。當時的238、243次仍然以太魯閣號編組行駛,新開行的236、239次是普悠瑪號編組,僅有在週日才行駛的加班車。時隔1年時間,103(2014)年7月中旬「配合花東線鐵路電氣化通車日及新車加入營運」的年度改點,原本的234次停駛改為新的432次,連帶也將243次也停駛後,將原本的時間帶改為新的441次,這四班車的編組運用將重新調整。236次改為與237次,而238次則與239次串聯運用,細心的旅客在時刻表上就可以發現,當時的236、238、239次都是每日行駛的固定正班車次,唯獨只有237次是僅有週五六日才開行的加班車,這樣的編組運用似乎有些合不攏。答案就是,每逢週五六日的236次抵達花蓮站後,隨即在月台上整備擔任237次返回樹林,而在週一到週四期間236次抵達花蓮站後則是入庫整備,待隔日才擔任211次行駛開往台北樹林。
236/237、238/239的編組運用模式持續了3年時間,106(2017)年9月配合新富站啟用及南迴線電氣化工程施工需要,調整行車時刻改點時,將236次改為DMU,239次改為站站停的PP自強號,台北站下行只剩下一班238次TEMU繼續行駛,回頭車也再次改為237次,不過這時候的237次還是僅有週五六日才開行的加班車。236次改為柴聯車行駛後,依舊維持只停靠宜蘭、羅東的半直達模式,不過由於DMU的列車性能,北迴線區間車程還是需要約2個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