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次 山線普悠瑪號 彰化-花蓮
初期環島旅行時,由於是單日行程沒有過夜,很常安排搭乘271、282次這對列車,如果只看西部路段,剛好前後可以銜接一趟北高的列車。110次還沒開行前,我最常搭的是112次海線PP北上,原因在於前一班的108次搭乘首班捷運還是銜接不上,有些可惜;而回程282次抵達台北時大概是傍晚六點,碰上週五時段的最佳選擇當然是143次直達PP,只要4小時7分鐘就踏破北高雙城。
前文提完271次的歷史演變後,當然就要提到它的回頭車282次的演進故事。早期TRA在週末時段開行很多PP的東線加班車,這些加班車隨著時間可能出現後就此消失,有的可能變更成現在時刻表上的某個車次。依照282次現行的行駛時間帶來看,最早可以追溯到93(2004)年期間的1077次PP,這班車只有每逢週五才行駛,台北站17:40分發車,抵達花蓮站是20:15分,車程為2小時25分,由於東線停靠站採直達模式所以其實跟282次的行駛時間差異不大。96(2007)年5月「配合太魯閣號 Tilting 電車組加入營運及新建百福車站完工啟用」改點時,第一批太魯閣號正班車中就出現了一班同樣只有週末時段才行駛的1069次,從樹林開往花蓮,但行駛的時間帶就是現在的282次時段。不過1069次出現的時候,跟271次的前身1087次還沒有任何關係,因為1087次要等到一年後97(2008)年5月「新購Tilting傾斜式及EMU700型電聯車加入營運需要」的改點時,才會出現。
1069次獨立營運了近3年半的時間,其中1087次誕生後抵達彰化站的回頭車牽涉到1098次(彰化-基隆)、1097次(基隆-樹林)兩個車次的編組運用,TRA當時決定將這兩個車次當作通勤自強號,但由於TEMU不發售站票的特殊限制使得這兩個車次的營運非常尷尬。於是在99(2010)年12月「配合沙崙支線通車及基隆站站場改建需要」改點中解決這個奇怪的問題,這一次的改點將原本1069次改為新的1082次,並改由彰化站發車至花蓮站,事實上這班車也正式與1087次串接,成為中部地區下午時段跨線至花蓮的全新TEMU車次。這時期的1082次可以算是原本的1069次改為每日行駛,再加上原本的1098次延伸至花蓮站的結果,直到100(2011)年9月台鐵啟用新式車次編法後,1082次就成為現在熟悉的282次,延續至今。
第一次完整搭乘271、282次全程區間,是在105(2016)年的15TR環島旅行時,271、282次由台北機務段派車的時期,要先跑一趟206次「樹林-花蓮」區間,然後才是271、282次,最後還要再跑一趟247次「花蓮-樹林」才能回到北部,完成編組運用。而跨線列車改由花蓮機務段派車後,自然就不需要再有前後的車次,運用上更加彈性靈活。因此,能安排271、282次全程區間的行程,通常當日起訖站都會落在台北;首班車倒不一定要搭202或402次,最晚到408次都可以在花蓮順利銜接上271次。至於282次抵達花蓮不過晚間八點左右,距離花蓮北上的末班車還有近兩個小時的空檔;2個小時差不多就是一趟北花的車程,換句話說,搭回北部後就沒有機會銜接其他的車次,不然就是要提早結束當日的行程,彈性上較為受到限制。
282次的去程車次是花蓮站上午10點半左右發車的271次,經山線開往終點站彰化,抵達時間大約是下午15點前夕。依照當時彰化站的調度不同,271次抵達彰化站第2月台後,會先離開月台整備,待282次開車前才會重新進入月台開放候車。而彰化站始發的北上對號列車通常會停靠在3A月台,這一點與273/288次的調度模式相同。不過之前似乎也有遇過誤點時間較多,271次抵達彰化後就直接停靠第2或是3A月台,隨即擔任282次發車北上,只要沒有影響到當時站內其他列車的停靠,這樣的調度方式也未嘗不可。
282次是西幹線北上非常優質的車次,彰化站開車後停靠台中、豐原兩站,就直達板橋,光是西部路段就能吸引不少旅客搭乘,同時也是一班跨線直達花蓮的列車,搭乘率自然不會太差。271、282次也是目前8班跨線列車中,少數兩班會提供兩次便當供應的車次,原則上只要上午9點之後到晚間7點前有經過鐵路餐廳供應的車站,就都有機會買到便當。271次花蓮站開車時花蓮餐廳就有提供第一次便當,途經北部七堵站時由車勤服務部提供第二次便當銷售。回程的282次比較特殊,雖然282次彰化站開車時段是離峰時間,下午4點多經過台中站時就由台中餐廳提供第一次便當,網路訂票的旅客所訂購的餐盒都是在這個區間供應;不過事實上,晚間6點多經過北部時,由七堵站的車勤服務部會提供第二次便當銷售,但這一次便當只能透過電話訂購,無法直接在網路上訂餐。至於上午時段的278、280次則是統一由七堵站的車勤服務部提供便當,273、283、285則是由花蓮站的花蓮餐廳提供便當,唯一一班沒有提供便當銷售的跨線列車是晚間由彰化站發車的28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