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8次 海線太魯閣號 員林-花蓮
看完了「前278/283次時期」的引言文章後,對於這對跨線列車應該有了最初步的認識。278次的故事要從97(2008)年5月改點開始說起,前身1086次是從員林開往花蓮的山線跨線列車,穩坐該時段熱門車次的冠軍寶座長達7年時間之久。太魯閣號引進台灣之後,TRA針對跨線列車的規劃蓄勢待發,在高鐵稱霸西部幹線的時代,太魯閣號不僅一支獨秀於北迴線路段,跨線行駛到中部地區的北半環狀列車也是相當受到歡迎的主角。雖然北中區間搭乘高鐵只要短短的45分鐘,考量到新烏日站到台中或是彰化的接駁時間,直達市區中心的太魯閣號對於親子團體或是全家出遊的旅客,還是很有吸引力,票價更是只要一半左右。
相較於去程的1089次在後期又因為平假日停靠站的不同,分成週一到週四的1089次,與週五到週日的1085次,但返程車始終維持同一個1086次;100(2011)年9月台鐵啟用新式車次編法後,1086次正式變更為278次,初期還是維持一樣的排點跟停靠站,採豐原直達板橋的模式,也是每天上午跨線往花蓮的熱門班次。278次的東部路段我算是非常熟悉,過去如果當日行程第一班車是選擇從花蓮出發的首班203次,抵達台北後最快可以轉乘的剛好就是278次。後期從台北站出發的行程,如果早上睡飽一點想要晚點啟程,我也很常選擇278次作為當日的首班車,剛好可以走完東部一圈經南迴線回家。107(2018)年的旅行一開始想安排2次的278次全程區間,過去由於278次之後有280次,兩班車在北部發車的時間點只相差20分鐘,最大的不同是一班經海線多站停靠,另一班經山線採直達模式,最終決定不如就各挑一班車搭乘全程區間。
員林站始發的278次開車時間是6:39分,這時間搭乘110次北上或是高鐵首班車都銜接不上,原本唯一的可能性是前一日在員林站過夜,最有機會搭乘到隔日的278次。但後期發現銜接280次的101次PP自強號其實也可以提前在員林站轉乘278次,既然都跨線到西部通常我會選擇從斗六出發的280次較多,並不會優先考慮走海線的278次。網路訂票時有點訝異的是,週末時段兩班早上的跨線列車同樣搶手,第一時間都沒有訂到位子;但本次就是為了跨線列車而特別設計的行程,差別只在於選擇278、280次的可能性,不死心繼續嘗試每一個機會,試了幾次終於訂到278次的全程區間座位。很幸運的本次搭乘到的是太魯閣之美的彩繪列車編組,海線路段六大站都有停靠,不過上下車的人數不多,就時段來說278次改為海線後提早許多,反而是進入新竹以北才是上班的尖峰通勤時段。
278、280次這兩班車對於中北部跨線前往花蓮的旅客,分流的特性非常明顯,舉例來說,斗六到彰化之間的旅客想要一車直達花蓮,最佳的選擇是280次,不過如果是從員林或是彰化出發的旅客,沒有搶到280次還有另外一班278次可以選擇。山線台中、豐原、苗栗當然是搭乘280次,海線路段旅客選擇的是278次,重點在於竹南以北的北部路段,由於280次苗栗直達板橋,中途各站的旅客只能選擇278次前往花蓮,我認為這樣的分流非常恰當,又不失公平性。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傍晚回程的283、285次旅客上:花蓮往台北方向的旅客兩班車都可以任意搭乘,特別是往桃園、中壢、新竹、竹南的旅客會刻意選擇285次,往山線搭乘283次,往海線搭乘285次,至於彰化站以南的旅客考量行車時間長短,通常會優先選擇比較快速的283次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