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字頭北東列車
打開台鐵時刻表,東部幹線每週正班車共有10對20班往返台北台東的4字頭TEMU,我有沒有可能在5天的時間內搭完這20班車?結果是不太可能,第一個原因是每日行駛的班次只有9對18班,其中1對是假日才有行駛的436、405次太魯閣號,所以我的行程設計勢必要放在週末期間。第二個原因是出發點的考量,必須由北部出發的車次有402、406、408次三個車次,之前都沒有辦法再銜接任何班次;必須由台東出發的車次有401、405、411次三個車次,雖然411次勉強我可以從高雄搭乘333次DMU過去台東接駁,但這樣就必須繞到西部幹線去。換句話說至少需要6天的時間才能搭到這6班車,更重要的是,以往從台東出發的車次我都是搭乘夜車莒光號南下銜接,考量到在台東站住宿的不便,401、405次的選擇只能安排在有開行夜車莒光號的隔日。
6天時間搭完10對20班往返台北台東的4字頭TEMU大概可以設計成這樣,但這是理想狀態的規劃,實際上還是有一些風險因素存在。
(台北) 402-417-432-447/445(關山轉乘) (台北)
(台北) 406-421-436 (5-7行駛) (台東)
(台北) 408-421-436 (5-7行駛) (台東)
(台東) 401-412-425-438 (台東)
(台東) 405 (6-1行駛)-422-431-448 (台東)
(台東) 411-426-441 (台北)
1. 我不想安排在週末期間,除了訂票較為困難外,連鎖誤點是在花東線上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
2. 如果能夠解決台東住宿的問題,台東站首班401次TEMU的排點非常特殊,花蓮站開車後只停靠宜蘭站,然後就直達台北站。台北站準時抵達的時間是8:42分,距離412次發車時間8:48分只有6分鐘轉乘時間,而且沒有辦法在南港站或是松山站就提早轉乘,銜接失敗的風險很高。但如果不是銜接412次,下一班往台東的TEMU要等到2小時後的422次,轉乘時間上有點太過冗長。
3. 406、408次兩班車抵達台東的時間只相差5分鐘,能銜接回台北的TEMU都是13:10的421次太魯閣號,實際上可以把這兩種組合看成同一種。408次直達排點唯一的選擇只有421次,但如果是406次多站停靠的模式,如果提前在關山站轉乘,剛好可以銜接北上的417次,那麼406次也可以視為與402次一樣的組合模式,差別只在於402次是一車到底直達知本後當作417次北上,而406次則是在關山站前都可以順利轉乘北上的417次。
4. 同第3點,432次抵達台東站後作為末班北上447次的編組,但其實有另外一個選擇是提前在關山站轉乘445次,轉乘時間如果是直達台東銜接447次大約是1小時,如果是提前在關山銜接445次大約是30分鐘,更可以提前1小時返回台北休息。
5. 多數4字頭TEMU都是從台北派車到台東後原車折返:
第一種模式是月台上整備後立即作為下一車次:(402-417)、(408-421)、(412-425)、(426-441)、(432-447)。
第二種模式是月台上過夜後作為下一車次:(436-405)、(438-401)、(448-411)。
第三種模式就是發生上述第3、4點的情況,列車抵達台東後先暫作休息,之後才擔任其他車次返回台北:(406-431)、(422-445)。
6. 所以406次抵達台東站後,是擔任下午的431次;而上午422次抵達台東站後並不是立即擔任431次回台北,而是晚間的445次。因此422-431次的銜接設計要看當日南下422次的運轉情況,如果422次誤點太多就必須考慮提前在鹿野站轉乘431次北上。
● 行程設計
合併以上6點考量,行程初步規劃如下
(台北) 402/406(關山轉)-417-432-447(台東轉)/445(關山轉) (台北)
(台北) 408-421 (台北)
(台北) 412-425 (台北)
(台北) 422-431 (台北)
(台北) 426-441 (台北)
今年的環島週遊我改變了舊有心態,不再以追求最多車次、最大CP值為目標,我希望能好好享受每一趟搭乘火車的樂趣,早上睡晚一點再出門,晚上早一點休息,多一點彈性時間。5天的行程從台北出發台北結束,再來就是前後車次的接駁設計,我一直對於422、431次這個組合的行程覺得很傷腦筋,雖然它不是清晨或是夜間的離峰車次,困難點在於行駛時間剛好落在整日的正中央,前後的車次安排倒是有些頭痛。422次前可以安排一趟完整的402、211次「台北-花蓮」往返,銜接時間上恰到好處,卻與我想要早上睡晚一點的理念相離,我還是要一大早摸黑出門搭車。晚間431次到台北的時間已經超過7點半,如果列車行駛準點的狀況下,勉強在南港站還可以轉乘248次到花蓮站,最後安排末班447次返回台北。不過近來連平常日花東線的準點情況都不理想,加上431次採多站停靠,花東線的單線交會很容易造成連鎖誤點,對於行程設計真的是很大的風險因子。我當然也可以設計單日的行程只有422、431次這個組合,考量許久,或許我可以不需要執著一定要搭乘這對車次,純粹是我思考太多了。
我決定選取其中5對10班往返台北台東的4字頭TEMU搭乘,從高雄出發設計為3+2日的行程規劃,那麼從高雄出發的最佳選擇當然是110次普悠瑪號,第1日轉乘426、441次太魯閣號時間恰到好處,適逢週一剛好又是以Hello Kitty彩繪列車的編組行駛,多樣心願一次滿足。第2日晚間在台北要跟研究所同學聚餐,原本422、431次這個組合超過7點半我才會到達台北,捨棄後改為412、425次這個組合,我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可以和朋友好好聚餐;只是412、425次我一開始是想安排在第3日的返程,425次抵達台北後剛好可以接上回高雄的兩班PP(149、181次)這樣一來,我又得重新設計第3日返回高雄的行程。
由於第3日要返回高雄,因此432、445/447次這組列車我勢必要排在第4日,原本我想選擇301次DMU到台東站銜接417次,到台北站後轉乘432、445/447次這組列車也還算順暢,考量許久,我還是想拆開改用110次普悠瑪號銜接。第3日行程前半段維持406次到關山站轉乘417次的規劃,然後台北站改搭乘273次先到彰化,最後用175次PP回到高雄。第4日110次普悠瑪號到台北後,根據先前環島已經搭乘過的設計,在432次前可以插入一組222、221次「台北-羅東」往返;至於432次我倒是可以直接在關山站就轉乘北上445次普悠瑪號,時間可以提早1小時抵達台北休息。最後第5日,要早起搭402次,還是要晚一點出門再度搭乘直達408次,我選擇後者;而408次到台東站我可以選擇轉乘南迴線的704次莒光回西部,但這次的主軸是4字頭北東列車,轉704次能銜接上的是136次西線普悠瑪號。最終,我決定安排408、421次的組合,回台北後再銜接南下的139次PP。5日的行程設計,除了搭乘5對10班往返台北台東的4字頭TEMU外,有三天的午晚餐時段,我正好都會在關山車站轉乘,時間剛好讓我出站品嘗美味的關山便當。
(Day 1 高雄) 110-426-441 (台北)
(Day 2 台北) 412-425 (台北)
(Day 3 台北) 406(關山轉)-417-273-175 (高雄)
(Day 4 高雄) 110-222/221-432(關山轉)-445 (台北)
(Day 5 台北) 408-421-139 (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