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5次 普悠瑪自強號 台東-樹林
445次出現在花東鐵路電氣化通車後的1年時間,104(2015)年10月「潮州車輛基地完工、壽豐-南平間高架雙軌化通車、EMU800型通勤電聯車全數投入營運」年度改點時,才出現的全新車次。原本每日台東站傍晚時段有441、443、447次三班北上TEMU,唯獨在星期日時會增加一班北上的加班車445次太魯閣號開往樹林,用的是星期五晚間436次太魯閣號抵達台東站後的編組,這個編組星期五晚間抵達台東站後會一直停留到星期日才作445次返回樹林,所以要搭到的機會還不是很容易。
隔年105(2016)年4月因「增購4組新自強號(普悠瑪及太魯閣)加入營運」進行年度改點,445次與436次增加為逢週五至週日行駛,兩班車都是晚間時段由端點站發出,所以不會是同一個列車編組的折返運用。由於台東站沒有TEMU的預備編組,要開行週五的445次勢必要有一班車先南下到台東後,再作為折返車次運用。當時台東站平常日固定會放一列TEMU1000型太魯閣號擔任備用編組,逢週五晚間時段擔任445次開往樹林;當日台北站開行436次前往台東過夜,隔天白天擔任備用編組後,直到晚間再擔任445次返回樹林。也就是說備用編組週五開回樹林後,週末期間的436次到站後將擔任白天備用編組,於晚間再作445次,依此類推。最終當週日的436次開抵台東站後,這個編組就要擔任下週的備用編組直到下週五晚間才會再度使用,完成編組運用返回樹林。
同年10月因應台中高架化第一階段工程完工,445次改為普悠瑪號編組每日行駛,而且將開車時間略為延後至晚間19點,但台東站傍晚還是只有維持三班北上的TEMU,並沒有增為四班。原因在於本次改點將原本台東站每日開行的北上443次普悠瑪號停駛,改為週五及週日才增開行駛的「樹林-台東」直達PP自強號,車次編號分別是下行418次及上行443次。台東站晚間北上TEMU車次從原本的441、443、447次改為441、445、447次,仍維持三班。至於445次改為每日行駛後的編組運用是怎麼處理,當然就不像先前加班車模式相對簡單,445次是某班南下車次的回頭車,但跟408次的情況剛好相反,445次的去程車則因不同時期而會有不同的組合變化。
太魯閣號時期445次的去程車原則上是前一天開到台東的436次編組,這裡又跟另外一個編組運用有交集,以週末加班車出現行駛的422/431次,一開始就是以同一個編組運用的方式往返北東,抵達台東站後大約安排30分鐘的折返時間。但在105(2016)年4月「增購4組新自強號(普悠瑪及太魯閣)加入營運」的改點中,422/431次改為每日行駛,422/431次不再使用同一個編組。編組的實際運用方式是早上去程的408次銜接下午回程的431次,中午去程的422次銜接傍晚回程的443次,看起來有些交錯複雜。緊接著同年度10月台中高架化第一階段工程完工,443次TEMU停駛之下,445次取代了原本443次的編組運用,也就是這時期445次的去程車是上午的422次,此時每日行駛的445次也從太魯閣號改為普悠瑪號編組。
445次的演變故事即將進入尾聲,1年後在106(2017)年9月「新富站啟用及南迴線電氣化工程施工需要」的年度改點中,台北站在早上時段開行新的406次普悠瑪號至台東。408次抽出原本的編組運用,改為太魯閣號編組行駛3.5小時的直達車,並重新加開返程的421次。原本408/431、422/445次的編組運用重新調整為406/431、422/445次,不變的是445次的去程車依舊是上午的422次,延續至今。
● 445次搭乘心得(臨時更換編組;2020.11.10-35SP_06-TR)
南迴線電氣化通車前夕,適逢工作的空檔剛好可以好好來安排幾次旅行。11月初的環島週遊遇到了一個巧合,10號當天搭乘219次普悠瑪號從花蓮返回台北時,在北迴線交會南下的第一班普悠瑪號218次後,不知道為什麼下一班交會的列車竟然是太魯閣號編組?依照時刻表來看,早上的278次改為普悠瑪號編組,下一班由太魯閣號編組擔任的應該是開往台東知本的426次才對,交會的時間點根本就還沒從台北站開車,怎麼想都覺得很奇怪。答案只有兩個可能性,第一個是加開的試運轉列車,第二個就是臨時更改編組運用的422次,我認為答案應該是傾向於後者。
要怎麼證實結果,很容易,本日旅程219次後接續的是432次普悠瑪號前往關山,最後一個車次是445次返回台北,就看今日的445次是不是使用太魯閣號編組,就能得知中午時段219次在北迴線交會的太魯閣號是不是422次。在關山站候車時,車站的告示牌還是顯示445次普悠瑪號的資訊,列車進站時,本日的445次的確改為太魯閣號編組行駛,也就確認本日上午的422次也抽換成太魯閣號編組無誤。這真的非常臨時,因為在網路上並沒有看到任何編組調整的資訊,不只10號當天,隔日11號旅行中搭乘425次返回台北時,同樣也在池上站交會南下的422次太魯閣號。
10號當天的445次搭乘率並不高,我的位子是在4車30號,4車多數座位都只有乘坐1個人。普悠瑪號列車編組在4、5車有4組共16個桌型座位,臨時抽換的結果不知道是不是已經有先避免售出桌型座位,還是真的都無人搭乘,4車的4組桌型座位都沒有人乘坐。換句話說改成太魯閣號編組後,4車的22-24、26-28、29-31、33-35、38-40、42-44、45-47、49-51號位子都是空的,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搭乘到這麼空曠的TEMU車次,整節車廂不到20人。
其實445次剛出現的時候就是由太魯閣號編組擔任的假日加班車,行駛一年時間後,才正式取代443次成為每日行駛的車次,改為普悠瑪號編組至今。北東列車由台北機務段負責派車,原則上太魯閣號跟普悠瑪號編組臨時互換的機會並不多,台北機務段兩種列車編組都有,除非是真的在列車維修時期調度吃緊,才會改由另一種TEMU行駛,主因當然就是因為普悠瑪號有桌型座位的緣故。另一方面花蓮機務段僅有普悠瑪號一種TEMU編組,如果是開行到花蓮的TEMU臨時有狀況無法行駛,必須更換編組,花蓮機務段也僅能調派普悠瑪號代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