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Youtube
高雄鐵路地下化ACL212標高雄車站段地下化(明挖覆蓋)工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RUjZh1oPNc
從我開始撰寫部落格以來,途經捷運、鐵路及高鐵的拍攝及寫作敘述,回到最初的原點,我其實是從高雄捷運的37座車站開始的。我其實不算是鐵道迷,只是想記錄自己每天生活周遭的細微發現;而捷運一直是我生活當中最重要的代步工具,看著過去、現在及未來的改變,用相機及文字捕捉下來,是我覺得生命中最有價值的故事。面對自己曾經走過的每一步即將走入歷史,心裡的感受非常複雜;我當然很開心新的轉變所帶來的便利性及展望,卻也要將一些舊的東西推入歷史的洪流中,說不定有一天將會被淡忘掉。我還是很慶幸能見證歷史的一部份,就在這2018年的夏季。
高雄捷運R11 高雄車站(臨時站),應該是台灣進入捷運世代以來,第一個停用的地下車站。原本這就是一個臨時使用的車站,真正的R11車站(永久站)位於臨時站的北側,與台鐵高雄新站共構,整個高雄計畫將於民國112(2023)年全數完工,但第一期的高雄車站地下化工程,將於民國107(2018)年10月通車啟用,其中與台鐵高雄新站共構的高雄捷運R11永久站提前於9月5日啟用。未來所謂的高雄新站,範圍就是從現今九如二路以南到建國二路以北所夾出來的這一大片區域,其中車站本體大概位於正中央處,四周則是寬敞的綠蔭廣場圍繞。為了避開施工區域,R11臨時站位於永久站南側,事實上已經很靠近前站的建國二路側;車站的位置除了臨近週圍施工區域影響,加上地上軌道隔離與偏離後站的關係,無法開設往後站的出口,一直是臨時站營運時最大的缺點。
繪製了一張「R11 臨時軌永久軌圖例」來做說明,高雄捷運紅線通車初期,下行列車離開R12 後驛站後,行駛於臨時軌。所謂的臨時軌,其實就位於永久軌旁邊一牆之隔的位置,以彎曲的弧度繞過永久站體後,接續臨時站的軌道。永久軌是與永久站體一併施工,但於103(2014)年底永久軌就已完工,過去下行列車行駛在這個區間時,會稍微降低速度行駛;若是搭乘上行方向列車的旅客,就可以發現過了這個區域後才會加速行駛到R12 後驛站,感受非常明顯。而臨時軌自97(2008)年3月9日通車後,使用了6年9個月的時間:103(2014)年11月29日臨時站上行臨時軌廢止,改行永久軌;而臨時站下行臨時軌廢止,改行永久軌的時間則是同年度的12月13日。由於臨時軌位於高雄新站整體的施工區域內,所以切換至永久軌後,臨時軌將拆除,列車行駛永久軌將不再降速,並且有機會提早一窺R11永久站體的真面目。
根據規劃,高雄捷運R11月台層位於B4,上方B3做為與台鐵的轉換層使用,所以R11的穿堂層應該就是位於B3的位置。從Youtube上「高雄鐵路地下化ACL212標高雄車站段地下化(明挖覆蓋)工程」的影片中,介紹了R11永久站的施工過程,非常詳細,雖然是3D模擬的影片,或許可以提供更多想像的空間。至於很多網友關心的臨時站與出口問題,臨時站根據原始規劃將會停用,因為R11永久站的月台層位置已經確定,長度也是原始設計的6節車廂,就算與臨時站連通,旅客也無法搭乘到電聯車。有沒有可能規劃為其他用途,或是作為商業區域使用,就等通車後再來留意。目前R11臨時站的唯一出口也會停用,從前站建國二路方向過來的旅客必須從高雄新站B1下沉式廣場進入車站大廳,再前往B2台鐵月台層或是B4捷運月台層搭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