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png

17-2.png

DSC00124.JPG

DSC00180.JPG

DSC00181.JPG

17TR_714_A11_333次.JPG

17TR_714_A12_411次.JPG

17TR_714_A13_426次.JPG

17TR_714_A14_441次.JPG

17TR_714_A15_256次.JPG

17TR_714_A21_616次.JPG

17TR_714_A22_401次.JPG

17TR_714_A23_121次.JPG

17TR_714_A24_292次.JPG

17TR_714_A25_283次.JPG

17TR_714_A26_448次.JPG

17TR_714_A27_5229次.JPG

17TR_714_A31_408次.JPG

17TR_714_A32_271次.JPG

17TR_714_A33_426次.JPG

17TR_714_A34_441次.JPG

17TR_714_A35_445次.JPG

17TR_714_A36_531次.JPG

 


 

17TR_715_A01_333次.JPG

17TR_715_A02.JPG


17TR_715_A03.JPG


17TR_715_A04.JPG


17TR_715_A05.JPG

 

#1-1 333次 新左營-台東/DR3000柴聯自強號 3組9車


  首班車由高雄出發,依然選擇繞經東部前往樹林乘車。333次比過去首班往台東的701次莒光號早1個半小時發車,提早2小時抵達台東,對於往花東旅遊或是往綠島蘭嶼的行程安排都相當便利。不過可能是因為高雄站清晨5點就發車,平常日搭乘時乘車率並不高,3組9車的編組其實是高於實際運量;旅客前往花東其實比較偏愛後面的301或303次,時段比較好而且南迴段停靠站也少很多。幾次搭乘,發現劃位多在2車,前幾個車廂搭乘情況還不錯,家族出遊或是旅行團不少。索性到後面幾節車廂看看,發現大概5車後都是空車居多,偶有幾位乘客,可以自己隨意挑選喜歡的座位,不受拘束。目前TRA對於DMU的編組都是採固定運用,比較少做解聯或是加掛,除非是碰到週末時段或是連續假期比較常見。所以333次平常日固定用3組9車,一般來說清晨這個時段使用2組6車剛剛好,之後開行的班次就需要至少3組9車比較適合。反而是過去301次平常日用2組6車,碰到西部路段剛好是通勤上班時間,很多站票乘客,一直到台東之前很少出現空位,現在固定3組9車剛好,不過碰到假日的話就會出現4組12車的大編組。

 

  333次的優點不少,除了是早班車外,天氣好的話在大武到太麻里之間,可以看到美麗的日出,隨著季節變化出現在不同路段。早班車的緣故,單軌區間要交會或待避的列車也少很多;東行部份由於是第一班車,連原本的枋寮-台東區間車都延後發車,所以重點在於對向的交會班次。表訂在大武交會302次DMU,康樂交會304次DMU,這兩班車都是由台東發車,所以誤點情況比較少,相對的對於333次的運轉自然就影響不大,幾乎都是準點抵達台東站。為了方便接駁繼續北上的旅客,7:50分到站的333次通常會安排與7:55分發車的411次普悠瑪號同月台,預定9點半到達花蓮,12點抵達台北地區,時間運用上非常有彈性。缺點的話,當然就是要摸黑早起出門,這班車是設計給高雄前往台東的旅客使用,不像後面的301次可以延攬到台南的旅客,但早起的好處就是有更多時間運用,我很喜歡這班車的安排,見仁見智。

 

  暑假期間碰到許多出遊的學生團體,不知道是不是跟上周颱風侵襲,列車全數停駛有關係;本週末三天假期天氣出奇的好,從北到南都是艷陽高照的好天氣。禮拜五清晨的第一班車,2車從高雄上車的人意外的少,前三分之二節車廂由鳳山上車的一個大學團體包辦,大概44號座位之前都是他們的人員。特別的是,我前方一排45到48號座位,到台東前全程都是空位;剩下的位子都只有坐一個人:49號、50號、還有我後方的53號,台東的三個小時車程獨享雙人座位。


17TR_715_B01_411次.JPG

17TR_715_B02.JPG


17TR_715_B03.JPG

 

#1-2 411次 台東-樹林/普悠瑪號


  搭過DMU之後銜接TEMU,心情上有種進入天堂的感覺,視野為之一亮。本次行程有多班列車從台東起訖,7點55分的411次普悠瑪號是每日台東站第二班北上的TEMU,同時也是333次DMU的轉乘班次。開車前夕,由台東出發的旅客多數已就定位,只剩333次上的旅客繼續換車北上。

 

  搭411次最大的享受是,在冬天時期可以在上午飽覽花東線的田園景致,以及北迴線的山谷與碧海藍天,此時陽光和煦不至於艷陽高照,無論是山側或海側座位,都擁有一覽無遺的絕佳景色。夏天的話由於日出較早,8點多太陽已經高掛海側,通常這邊座位都已經拉上窗簾遮陽,只剩山側風光。本次車中午前會抵達台北,所以要銜接426次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是個非常完美的選擇;過去要搭乘中午往東部的傾斜式列車,習慣搭早上西部幹線的海線112次自強號北上,車程長達5個小時。後來加開333次DMU後,與411次TEMU的銜接搭配,讓早上時段可以經由南迴線及東幹線前往台北,選擇更加多元。

 

  411次本身的準點率很高,比較會被影響到的應該是對向的408次。由於花蓮站以南為單軌區間,同一時間只能有一方向的列車行駛,表訂南下的408次9:40分進花蓮站,9:43開車;北上的411次9:42進站,9:45分發車,這是雙向都準點的情況。如果遇到408次晚分進花蓮站,對於北上的411次其實沒有影響,北迴線為雙軌路段,各走各的路線不受交會限制;反之,如果是411次晚分進站,408次就必須等待411次進站後才能開車。過去有幾次因為411次晚分緣故讓408次在站內等候,形成花蓮站同時有三班普悠瑪號停靠的精采畫面:2A月台固定停靠271次TEMU,408與411次則依當日月台的實際運用情況,停靠在第1、2B、3A及3B的其中兩股。如果剛好三班車停靠的是3A、2B、2A月台,是非常難得的普悠瑪號三胞胎場景。


17TR_715_C01_426次.JPG

17TR_715_C02.JPG


17TR_715_C03.JPG


17TR_715_C06.JPG


17TR_715_C11.JPG

 

#1-3 426次 樹林-知本/太魯閣號(Hello Kitty彩繪編組)


  第17次的環島周遊的主軸就是「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在前次旅行有幸搭乘了週五的426及441次列車,TRA將可愛的無嘴貓環遊世界的主題塗裝在新購編組TEMU1013-1014的八節車廂上,每節車廂都代表一個世界主題,非常精采。同時,車廂內裝處處是Kitty,以橘色及粉紅色作為車內主要配色,非常呼應「跟著Kitty去旅行」的主題。當然,限定只有426次才有提供的「日式豬排便當」也相當令人驚豔,有機會很想再品嚐一次。

 

  原本規劃想連續三天都安排426及441次列車往返知本,適逢暑假期間東部幹線的車票相當熱門,一開始其實沒有把握能訂到幾天的班次,有可能全有或全無,完全看機會跟運氣。最後幸運的讓我搶到星期五的星期日的去程426次,也代表我有兩次機會可以買到豬排便當;回程的部份只有訂到星期五的返程441次,星期日傍晚台東站的北上班次幾乎是秒殺,441/443/445/447四班車一過零點一張票都不剩,當初安排的是走南迴374次回家。後來,幸運的讓我搶到一張445次的「台東-板橋」段,不過我還是加訂了441次的「知本-台東」段車票,因為在知本站拍完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後,我還是需要回台東搭車。

 

  週五的班次與前次感覺類似,我一樣有約40分鐘的時間可以在知本站2B月台盡情拍攝Hello Kitty彩繪車。有別於上次只剩我一個人在月台拍照,這次發覺有不少乘客下車後並不急著出站,反而是拿起相機或是手機拼命拍每節車廂的彩繪主題,想把最可愛的Kitty留下紀念。星期五天氣非常好,近傍晚時依舊艷陽高照,西曬的陽光直接照在2B月台列車上,導致所有的陰影都會擋在列車車廂的上半部。多數照片呈現出列車上半部是灰暗的,而下半部呈現明亮的狀態,有點奇怪。週日的426次在花東線略有晚分,抵達台東站時已經誤點5分鐘,最終到知本時晚10分鐘左右到站。幸運的是,抵達知本站時是陰天,拍攝出來的彩繪列車影像非常完美,補足上次拍糊或是沒拍到的部份後,本次行程宣告完美結束。


17TR_715_D01_441次.JPG

17TR_715_D02.JPG


17TR_715_D03.JPG


17TR_715_D05.JPG


17TR_715_D06.JPG


17TR_715_D07.JPG


17TR_715_D14.JPG


17TR_715_D15.JPG


17TR_715_D17.JPG


17TR_715_D24.JPG


17TR_715_D34.JPG
  


17TR_717_D01.JPG

17TR_717_D08_441次.JPG


17TR_717_D09.JPG


17TR_717_D10.JPG

 

#1-4 441次 知本-板橋/太魯閣號(Hello Kitty彩繪編組)


  星期五的回程是441次,同樣以Hello Kitty彩繪編組擔任,本班車台東站開車時間已經是傍晚,之後停靠各站就都是晚上時分,所以感覺月台上拍攝本次車的旅客比去程426次少很多。去程426次提供「日式豬排便當」,回程的441次提供「花東特蔬便當」,標榜利用花東的多種蔬果入菜,配合原住民風味的鹹豬肉及魚排。台東站發車時,列車上僅銷售此款便當,沒有其他選擇;奇怪的是前一次環島週遊我提前向台東預定素食便當可行,但本次卻無法直接訂購素食便當,需要向花蓮分部訂購才可以。電話中人員表示,由於此班列車為Hello Kitty彩繪列車,台東站僅提供花東特蔬便當,待列車經過花蓮站時會再提供一次便當銷售服務,那時候才能給我訂購的素食便當。

 

  441跟443次一直是東幹線傍晚北上的熱門班次,花東段只停靠玉里後,就直達花蓮;然後北迴段也是安排直達模式,不停靠宜蘭及羅東,直達松山站,平均只要3個半小時就能到台北。這兩班車也和早一步發車的435及437次DMU糾纏不清,依據台東站開車順序,依序是435/437/441/443次,大約每隔半小時發出一班車北上;只是DMU採站站停模式,TEMU採直達模式。441次抵達玉里時就追上前一班437次,在花蓮站時追上再前一班的435次;不過443次也不是省油的燈,花東線停靠玉里站後全力衝刺到花蓮站,追上437次,所以即使437次先抵達花蓮站,還是要待避443次先發車,所以此時花蓮站的發車順序變更為441/435/443/437次。443次北迴段依舊是直達,就435次DMU的站站停模式,必須在福隆待避443次通過,最終抵達台北站的順序為441/443/435/437次。

 

  同場插播,既然提到這幾班車次,那就順便把週末加班的445次太魯閣號也一併討論吧。台東站445次晚443次半小時發車,理論上應該是不會和前面幾班車糾纏在一起,不過還是有例外狀況。時刻表上的排點,445次比437次提早9分鐘抵達松山站,換句話說每逢週五到週日,437次要在瑞芳多待避445次通過後才開車,平常日則不需要。此時,最終抵達台北站的順序為441/443/435/445/437次。

 

#1-5 256次 板橋-花蓮/普悠瑪號


  花蓮站自5月份起夜間軌道需停電施工,連帶影響平常日兩班夜間的到站列車,一班是256次普悠瑪號,另外一班是554次莒光號。256次普悠瑪號週一到周四,為了於午夜前抵達花蓮站,更改車次為254次,台北站提早約40分鐘發車;而554次莒光則是從北埔改以柴電機車牽駛進站。但逢週末期間,256次開行不受影響,因為假日還有兩班東幹線的夜車616及655次行駛,排點仍依照時刻表開行。

 

  搭乘完441次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接著如果要繼續前往花蓮,唯一的選擇就是256次末班普悠瑪號;如果是要在北部過夜,那麼就僅能安排宜蘭或是羅東的往返車次。本次為了第二日的401次,決定搭乘256次去花蓮後略作休息,再銜接616次夜車莒光到關山轉乘401次。256次算是很特殊的一班車,它是每日北部地區前往花蓮的末班車,以往末班車其實都滿好訂票的,鮮少會訂不到位子,所以如果真的6張票的額度有限時,256次通常留到去窗口劃座都還很安全。即使如此,這班車搭乘率也很不錯,雖然跟其他時段的傾斜式列車的乘坐率比較,不是那種八九成的比例,卻也至少穩定的維持在六成以上。往返花蓮的車次其實每個時段都算很熱門,但是每次搭256次,跟白天人擠人大包小包行李的旅遊感覺差很多,這班車很多感覺是商務人士或是返家的民眾,上車後多數就開始休息,車廂非常安靜。

 

  晚間行駛的列車看不到宜蘭線的海景,也看不到北迴線的風光,從北部一路到花蓮,車窗外都是一片漆黑;偶有路燈或是商家燈火,我通常都是看LCD顯示的時間,來推測車子大概開到哪裡。傾斜式列車沿途幾乎不用待避任何列車,也不需要像花東線等待對向交會,這時段鐵路上的列車已經相當少,運行相當順暢。由於這班車宜蘭線上停靠四站,行車時間比一般普悠瑪號多了8-10分鐘,事實上因為路況非常好的緣故,通常會早3-5分鐘抵達花蓮站,花蓮站也不會出現滿股道需要在機外等候的現象。

 



17TR_715_F05.JPG

17TR_715_F06.JPG


17TR_716_A01_花蓮站.JPG


17TR_716_A11_616次.JPG


17TR_716_A12.JPG


17TR_716_A13.JPG

 

#2-1 616次 花蓮-關山/FPK10500自動門莒光 10車


  出發前就知道暑假期間東部幹線的夜車很搶手,車票往往也是一票難求,所以很多乘客買了站票還是自備折椅,這一次決定安排616次早早就畫好座位,畢竟莒光號無座要站2個小時也很漫長。搭慣了傾斜式列車後,早就覺得沒有無座票習以為常,本日中午的121次PP已經有點讓我訝異,這天凌晨的616次更是精采。在花蓮站月台候車時,北上的655次早在1點多就發車,只剩3點05分的616次南下莒光號乘客在車站大廳等候;假日期間,花蓮站幾乎是24小時營運,大廳跟便利商店一直都是亮著,旅客稀稀疏疏的卻很熱鬧。616次進站時看到是掛10車的編組,與西部幹線夜車通常是8車多了兩節車廂,幾乎每節車廂走道都站滿乘客,很難想像這個時段還有這麼多人搭火車。原本以為多是抵達花蓮的旅客,結果下車的人有限,月台上還有很多人要準備上車,這時候突然很慶幸有買到座位,看樣子應該有不少旅客直接從北部就是站票到台東吧。

 

  10節車廂的狀況都差不多,東部幹線的夜車已經取消商務車廂,不然之前都是在商務車廂比較少人,乘車品質比較好。我的終點站是關山,距離台東已經很近了,直到我下車前車上站票還是不少人,看樣子東部幹線的夜車還是有其賣點;適逢暑假期間學生出遊,搭乘夜車也是節省住宿費用的一大利多。


17TR_716_B01_關山站.JPG

17TR_716_B03.JPG


17TR_716_B04.JPG


17TR_716_B11_401次.JPG


17TR_716_B12.JPG


17TR_716_B13.JPG


17TR_716_B18.JPG

 

#2-2 401次 關山-樹林/普悠瑪號


  401次是台東北上的首班車,在清晨5點左右就發車了,除了在台東過夜外很難銜接的上本車次。過去曾經搭乘過401次的花蓮-台北段,228連假時也因為台鐵開行紅眼的DMU夜車,終於有機會在早上5點前抵達台東站,轉乘401次北上。401次一開始由普悠瑪號行駛,隔了一段時間後更改為太魯閣號,直到今年度4月改點又再次換回普悠瑪號編組。但以616次夜車銜接,抵達台東時401次早已發車,最晚必須在關山站轉乘,由於401次花東段只停靠關山、玉里、跟瑞穗三站,後兩站等車的時間太長,最適合的地點是在關山。

 

  但616次轉乘401次還是有風險,因為表訂616與401次要在關山停車交會,兩車次都有辦理客運。616次預計5:18分到站,5:24分發車;401次預計5:23分到站,5:25分發車,所以在正常準點的狀況下,616次會先到,並且要等401次進站後才能開車。額外說明,如果是反方向401次轉616次的話就很危險,401次進站後616次就準備要開車了,時間差相當短暫。夏季期間,天色早得非常快,不到5點天空就亮了,抵達關山時早已天亮日出。這班車將直接載我回台北,在花蓮的短暫休息,還有夜車莒光上都沒有睡好,剛好可以好好的補眠充電。

 

#2-3 121次 台北-彰化/PP自強號


  第二日早上原本安排的291次跟292次,在彰化站整備銜接的時間長達2小時,適逢炎熱的暑季正午,實在很不想在戶外候車。前一車次401次到台北大概是8點半左右,考量想去品嚐米粉湯或是拜訪高鐵南港站,雖然最終決定取消,待在地下車站吹冷氣打發時間。下一個銜接車次是11點整的的121次山線PP,到彰化的車程要2個半小時,不過PP的舒適度也不差,偶爾像按摩椅的感覺很像TEMU就是。

 

  今天中午沒有預定素食便當,想說看情況再決定要吃什麼好,在台北站候車時順路去B1的便當本舖逛逛,這裡提供的便當都是台北餐廳的,菜色大概都猜得出來是什麼。買了一個「樹寶寶蔬食便當」跟飲料帶上車享用,主菜是杏鮑菇,其實也接近全素的便當。原本想說西部幹線的中午離峰時段,列車乘坐情況應該是門可羅雀,過去的記憶中應該是這樣,結果121次PP一進站差點沒傻眼,2車車廂走道全部都是人。這是尖峰通勤時段嗎?也不是連假開始或結束,怎麼會有這麼多人搭車,想說會不會都是搭到台北的乘客,結果只有下來一小部分人。很客氣請坐我位子的歐巴桑離開,我後來發現她是站票到新竹,很多乘客都是在桃園、中壢、新竹下車。車廂中站票旅客一直都沒有減少,適逢用餐時段,站票好像也很難好好享用餐點,果然對號車先劃好座位還是很重要的關鍵。

 

  週六中午運轉情況良好,121次沿途幾乎都是準點開車,只是進彰化站時小小延誤了2分鐘。過了山海線的分岔點後,列車緩慢行駛進站,可能是因為前方路塞或是站內軌道客滿的緣故吧,121次停靠於第1月台,將繼續南下往高雄。


17TR_716_C01_彰化站.JPG

17TR_716_C02.JPG


17TR_716_C06.JPG


17TR_716_C07.JPG


17TR_716_C11_292次.JPG


17TR_716_C12.JPG


17TR_716_C17.JPG


17TR_716_C21.JPG


17TR_716_C24.JPG


17TR_716_C25.JPG

 

#2-4 292次 彰化-花蓮/太魯閣號(馬白水彩繪編組)


  每週六的加班291及292次固定以馬白水的「太魯閣之美」彩繪太魯閣號營運,列車編組為TEMU1015-1016。原本去程想安排291次,但因在彰化站的銜接時間太長,決定選擇其他班次,291/292次的來回車次索性取消,只保留回程的292次。

 

  去程安排121次PP到彰化後,轉乘13:44分北上的292次太魯閣號,由於與前一營運班次相隔近兩小時的時間,291次抵達彰化後會先駛離月台整備,待292次發車前再開入彰化站3A月台候車。121次抵達彰化站的時間為13:32分,略有晚分,原本預估292次應該已經在月台準備才是,3A月台擠滿候車的人潮卻不見列車蹤跡。雖然沒有安排拍攝本編組的全景,但開車時間剩下10分鐘時還是沒有看到本次車,非常詭異;最終約在發車前7分鐘292次才緩慢駛入3A月台,用的是馬白水的「太魯閣之美」彩繪太魯閣號無誤。這班車在內裝上跟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有很大的差異,完全沒有任何彩繪,唯一的差別在於座椅使用的是同款深藍色座椅,椅背較高的款式;也沒有區分車廂,所有座位統一都是深藍色座椅。

 

  原訂13:44分發車,不知何故彰化站晚5分開車,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列車整備不及還是有其他因素。由於我下一班車在花蓮站轉乘,僅有7分鐘時間,這班車最多不能誤點超過5分鐘,不過由於是使用TEMU1000型太魯閣號營運,趕點能力相當優異,我倒不是很擔心這個問題。台中及豐原同樣都是晚5分開車,接下來就是豐原直達板橋的排點,太魯閣號加速狂飆在西部幹線,很驚人的是抵達台北站前已經是追回所有誤點,台北站準時發車。太魯閣號優異的加速及傾斜性能,讓本班車提早約5分鐘就抵達花蓮站,只是因該時段花蓮站軌道使用繁忙,反而在站外慢行等候了一下子,才駛入花蓮站2A月台,比預定抵達時間早2分鐘。進站時看到下一班次283次普悠瑪號已經在第1月台等候,看樣子禮拜六花東線的運轉情況相當順利,沒有什麼大誤點發生。



#2-5 283次 花蓮-松山/普悠瑪號


  第二天的下半日,車次銜接都短於15分鐘,幸好沒有安排進花東線,以避免週末時段的單線區間連鎖大誤點狀況發生。本日轉乘時間最短的是292次與283次的7分鐘,只要292次準時到花蓮站,換月台的時間綽綽有餘,後續的車次銜接大概沒有什麼問題。不過,這三天的車次多多少少都有誤點情形,跟平常日準點到站有些落差,但不嚴重,通常只晚個3-5分鐘而已。

 

  前一班292次準時抵達花蓮,嚴格來說應該是早到一些,停靠2A月台下車,進站時看到往斗六的283次普悠瑪號已經停靠在第1月台候車了。原本行程安排是想訂到松山轉乘448次,可惜可能是因為配位關係,花蓮出發只有到台北的座位車票,考慮一下台北站的到站時間與松山站的發車時間,相隔有5分鐘,就TRA的系統可以允許劃位,但實際上我還是必須要在松山站換車。因為,就算283次準時抵達台北站的時間,那時的448次也已經從台北開車了,無法轉乘。

 

  週六可能是因為路塞關係,283次普悠瑪號在北迴線就開始晚分,第一個停靠站羅東就晚8分開車,要在松山站轉乘只有13分鐘的時間,嚴格來說最多不能超過10分鐘的誤點才能銜接的上。普悠瑪號靠著宜蘭直達松山的排點,松山站晚了5分鐘左右到站,我還有將近10分鐘空閒時間可以喘口氣,接下來搭乘448次。



#2-6 448次 松山-花蓮/普悠瑪號


  448次是北部地區每日最後一班開往台東的普悠瑪號,也是花蓮站每日最晚南下開往台東的末班車。不過由於普悠瑪號半直達的特性,448次並不是最晚抵達台東的車次,花東線區間還有一班站站停的440次DMU,才是最後一班到台東的車次。

 

  如果當日要從花蓮北返,南下的最末班一定要安排19:30分的248次,才有足夠的時間轉乘447次回台北。曾經搭乘過一次448次,那一次是到玉里轉乘655次才這樣安排;過去的排點在448次進花蓮站前幾分鐘,北上的447次就已經從花蓮站開車,完全無法銜接。即使改點後,447次開車時間延後到22:18分,448次也延後至22:17分到站,即使考量到花東線北上列車有晚分的可能,在TRA的系統上由於只相差1分鐘時間,無法劃位。這一次,剛好出現22:30分的太魯閣號加班車,順利用448次來銜接。


17TR_716_F01_5229次.JPG

17TR_716_F02.JPG


17TR_716_F03.JPG


17TR_716_F04.JPG


17TR_716_F05.JPG


17TR_716_F07.JPG

 

#2-7 5229次 花蓮-台北/太魯閣號加班車


  這班車是因應花蓮夏戀嘉年華開行的加班車,只有在7月份的兩個指定週六行駛,讓原本花蓮站的北上末班車447次開行之後,還有一班北上的列車可以選擇。這班車排點很不錯,22:30分花蓮開車,直達松山沿途均不停靠,只比447次晚5分鐘到台北,但這樣的安排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問題。

 

  當日448次到花蓮後,理當北上的447次應該已經進站候車了,但我下車時沒看到有任何普悠瑪號在月台停靠,倒是第1月台停了5229次太魯閣號加班車預備。447次晚了6分鐘到站,22:24分才從花蓮站開車,兩班車次只相隔6分鐘時間;這樣一來如果5229次準時發車,由於447次要停靠宜蘭及羅東,5229次勢必會追上前方的447次。換句話說,如果能讓兩班車次相隔10分鐘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原本TRA的排點,447次過了宜蘭之後全力衝刺到松山,此時的5229次就算花蓮站延誤發車,以太魯閣號趕點的優異性能,要準點抵達台北應該不難。

 

  果然,5229次花蓮站晚了約5分鐘才開車,預估就是要有足夠的時間讓447次到宜蘭前不被超車,之後兩班車就全力奔馳開往北部。5229次的搭乘率相當不錯,應該說訂票時星期六晚間北上的車次,一直都只剩下末幾班的251、447等車次,用餘票查詢才發現還有這班隱藏版的5229次。出發前,發現這些車次都已經全數售完,連251次PP都只剩站票,可見東部幹線的假日無論是哪個時段,車票都相當搶手,早早訂好車票才是王道。5229次花蓮開車後沿途均不停靠直達松山,太魯閣號只要2個小時車程就抵達台北,雖然還是晚了幾分鐘到站,為第二日的環島旅行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17TR_717_A01_408次.JPG

17TR_717_A02.JPG

 

#3-1 408次 板橋-花蓮/普悠瑪號


  每日中午前往台東的四班普悠瑪號,唯一沒有搭乘過的就是7:40分開車的408次。說也奇怪,最常搭乘的是首班往知本的402次,經歷了太魯閣號及普悠瑪號交替行駛的演變,終點站也從台東延駛到知本,清晨首班往花蓮或是台東的自強號幾乎都是402次擔任,除了假日還有202次可以分散人潮。後面的412次及422次也搭過幾次,唯獨只有408次因為車票超難訂,以及行程銜接上不太順暢的緣故,始終沒有機會訂票搭乘。

 

  408次前身先以加班車模式登場,開行週五到日,停靠站及排點跟現今幾乎一樣,沒有太大改變,回程列車為443次。後來因應台東地區直達列車的需求,台鐵於平常日(週一到週四)同一時段開行5406次直達車,先前曾經在新聞報導上爭議了一段時間,在花東線電氣化通車後,開行北部直達台東列車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止過。該車次的排點與408次在台北站同時間開車,同時間抵達台東,差別在於5406次不停靠花蓮,松山開車後直達台東,沿途各站均不停靠,應該是台鐵歷史上兩站行駛區間最長的正班車。表訂不停靠花蓮,但因需交換司機員還是必須在花蓮站停靠約3分鐘時間,只是不提供上下客,所以實際運行時間跟408次完全相同,並沒有比較省時。只是平日前往花東的旅客還是過於供求,一開始雖然乘坐率不算差,開行一段時間後發現平日的搭乘率僅有五到六成;不停靠花蓮站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將座位提供給往花蓮的旅客使用,相當浪費運能。倒是回程的5443次排點於443次完全相同,只差在車次號碼而已,這班車有停靠花蓮,並非台東-松山直達。

 

  5406及5443次最終更改為每日行駛的408及443次,除了維持松山花蓮直達的特色外,花東線部分也停靠花蓮及玉里等重要車站,搭乘率終於恢復原本傾斜式列車應有的水準。我過去的旅行,北部清晨能挑選的首班車是402次,自然就不用選擇晚1個多小時開車的408次;另外408次到台東是11:17分,距離下一班回台北的417次TEMU只有3分鐘的轉乘時間,除了要換月台以外,票證銜接上應該不太可能。但錯過417次北上班次,接下來就要等14點整的425次才是TEMU,間距長達2.5小時,相當漫長;因為行程銜接上頗有難度,自然也就不在歷次環島首選班次中。

 

  本次有點碰運氣,為了星期日中午的426次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上午可以安排一對台北-花蓮往返班次。早上想多休息一下,不想搭乘首班車,索性訂票時試試看有沒有可能試出408次,雖然機會不大。結果,令我意外的是順利訂到408次的北花段,那麼回程就容易安排了,可以選擇411或是271次回台北,順利銜接426次。第一日搭過411次了,而且轉乘時間只有5分鐘,要換月台還是有點趕,還是挑選271次比較充裕。

 

#3-2 271次 花蓮-板橋/普悠瑪號


  考量到第一日已經搭乘過411次,這一趟返程在411與271次之間做選擇。去程安排的是408次普悠瑪號,松山直達花蓮的排點,讓這班車北迴段相當熱門;正因如此,沒有直達座位時自然也就不可能分段訂票,所以過去從來都沒有機會搭乘過。本次幸運訂到車票,如果銜接411次回台北,雖說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可以為接下來的426次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作準備,但花蓮站實際轉乘時間只有5分鐘,還要換月台,還是有點冒險。第三日的426次考量回程需要銜接回家的夜車莒光號,由板橋站啟程,如果安排271次於板橋只有9分鐘時間換車,但看情況我可以提早在台北站轉乘。然後,去程的408次到花蓮站下車後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半小時後再繼續搭乘下一個車次,我個人的想法是偏愛後者。

 

  當日乘車的情況有些特別,408次9:40分準時進站停靠在2A月台,這非常奇怪,因為以往每日這個時段2A月台固定停靠到站的206次普悠瑪號,預備作271次前往彰化。206次本日停靠在2B月台,車身上的LED還是顯示206次的資訊,更特別的是這一側月台上的LED呈現的是9:58分的莒光號列車,並不是271次的開車資料。心中充滿疑惑,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不久206次關門開車駛離月台,2B側月台進站的是往台東的莒光號,難道今天271次不在第2月台上車嗎???結果令人意外,408次開車後一段時間,2A側的月台LED呈現10:13分往彰化的271次,206次從2B剛開走後又開回2A月台準備開放候車,真的非常詭異。我猜測可能是月台不足的關係吧,可是206次開走又進站的間距在10分鐘以內,要整備打掃的時間好像也不太夠,實際上進站後的271次打掃工作才開始。那為何不一開始就讓206次停2A,整備時間比較充足,然後408次跟莒光號都停2B,依時刻表兩班車並不在站內交會。或是乾脆206次既然停2B了,就直接271次在2B上車就好,莒光號改到2A停靠亦可。雖說對旅客沒有什麼影響就是,還是覺得很納悶為何會有這樣的調度方式。

 

  271次是往彰化的跨線列車,不過西部路段停靠相當多站,反而是回程的282次採豐原直達板橋的模式。不曉得為什麼,跨線列車同車廂幾乎都是同個目的地比較多,聽到前方親子團說要去台中,隔壁老先生的車票也是往台中,不過我只有搭到板橋。


17TR_717_E01.JPG

17TR_717_E03_445次.JPG


17TR_717_E04.JPG


17TR_717_E05.JPG


17TR_717_E06.JPG


17TR_717_E07.JPG


17TR_717_E13.JPG


17TR_717_E15.JPG

 

#3-3 445次 台東-板橋/太魯閣號


  週日傍晚台東站的北上列車相當精采,連續發車,從4點半開始的兩班DMU 435及437次後,接著是四班往樹林的傾斜式列車。兩班DMU無論在花東段或是北迴段都停靠相當多站,一般而言乘客如果要直達北部多會選擇後面的TEMU,不過TEMU不發售站票,如果沒有買到座位就無法搭乘,所以碰到收假日或是連假結束往往一票難求。前兩班441及443次採直達模式,花東線只停靠玉里站,花蓮開車後直達松山,不停靠宜蘭及羅東,而這兩班車自然就是熱門的搶手車次。平常日最末班是20:24分的447次普悠瑪號,這班車到台北已經接近午夜,要再往西部各站銜接上並不容易;且與前班443次有將近2小時的班距,中間能安排的車次,大概只剩18:48分開行的445次太魯閣號。

 

  想特別介紹445次,原本決定最後一天提早搭南迴線的DMU回家,換票前臨時決定,如果剛好有北上TEMU的空位,再繞北部搭夜車莒光回家,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441跟443次早在12點過後的3秒內就完售,我只有搶到去程的426次,雖然後來有看到441次的知本到花蓮段座位,但苦於沒有後續北迴線車次可以銜接,最終只剩437次DMU可以選擇,失望頗大。我其實把目標放在445次上,一方面是希望有人退票,另一方面是因為這班車停靠站較多,有比較大的機會可以分段訂票。一個偶然的時機點輸入台東到板橋的車次搜尋後,竟然同時出現445跟447次兩個有座班次!太意外了,快速加訂445次TEMU的「台東-板橋」區間,順利完成。也連帶順利銜接西部531次的夜車莒光,第三日行程終於塵埃落定。假日期間,非TEMU車次的誤點情況實在難以估計,原本預定安排的437次北迴段萬一誤點嚴重,很有可能會接不上531次回高雄。445次是用太魯閣號編組,趕點能力相當出色,加上不販售站票讓乘車舒適度大幅提升,不用面對人擠人的擁擠狀況。

 

  當天搭乘狀況,在台東站第3月台目送441次太魯閣號及443次普悠瑪號離開後,接著就是預備搭乘的445次。這班車進站候車時,由於車外及車內的LED似乎故障,無法顯示任何資料,很多旅客到了月台不太確定本班車是不是445次太魯閣號,辛苦的站務人員與車長說明無誤,請旅客放心上車搭乘。只是,LED恢復後一開始顯示的是往台東的436次,剛到月台的旅客更疑惑了,月台上顯示的是18:48分的太魯閣號,列車LED是往台東的436次,後來才終於恢復正常。這班車有碰到花東線的連鎖誤點,從台東站開車時就沒有以全速行駛,走走停停,完全不像太魯閣號應該有的表現,只要到台北不晚於30分鐘的誤點,都能讓我銜接上最後一班的531次莒光號回家。沿途需要交會很多列車,所以只要有一班車誤點,就會讓雙向的所有班次大受影響,甚至需要更改原訂交會或待避的車站。第一個停靠站應該是19:15分開車的關山,但445次到關山已經晚了15分鐘了,這時間應該已經要到玉里才是。索性誤點沒有繼續擴大,沿路北上靠著停靠站少及太魯閣號趕點的性能,雖然花蓮站還是晚15分鐘才開車,最終抵達板橋約晚13分鐘,勉強算是及格。


17TR_717_F01_531次.JPG

17TR_717_F02.JPG


17TR_717_F03.JPG

 

#3-4 531次 台北-高雄/FPK10400自動門莒光 8車


  今年度的5次環島旅行,幾乎都有搭配夜車的安排,三次的5日行程起於週一迄於週五,去程固定是532次莒光號銜接早班TEMU,回程則是週五晚間的531次莒光號。3日行程通常起於平常日,所以要銜接早班車必須以客運接駁,但像本次從高雄出發就只要提早出門即可,回程都落於週末期間,也是以531次莒光收尾。自從西部幹線夜車改為自動門編組後,準點率有上升許多,更重要的是搭車品質也提升不少,車長在每次發車時,也不再需要匆忙關閉每節車廂的摺疊門。

 

  特別的是,這幾次搭乘西部幹線夜車都劃到靠窗座位,剛好可以依靠牆壁,安穩舒適的休眠。北上列車通勤族比較少,反而是南下的531次,由於前一班區間車是開往樹林以南的末班車,而且只有行駛到中壢,多數晚歸的乘客都擠在這班區間車上,再來就只剩到樹林的車次。適逢週末,多了一班531次莒光號,部分旅客可以搭乘本班車繼續南下,所以從台北出發後車箱通常都是滿座,還有不少站票。北部區段沿途各站均有不少旅客上下車,大概等過了新竹之後才剩下長途的乘客繼續搭乘;這班車走海線,夜間時段整個城市大概只剩我們這班車還在行駛,途經各站幾乎都是安靜無聲的狀態,月台上停靠明日待發的區間車,停靠後又加速行駛前往下一站。

 

  搭夜車可以放心熟睡,因為沒有人會在乎別人的睡相如何,打呼聲此起彼落,只要自己睡得著就好。雖然列車行駛時車廂的碰撞感常有,習慣之後反而很習慣搖籃的感覺,跟搭客運的夜車感覺相當不同。週五六日跨日行駛後,到端點站的時間是週六日一,531次到台南差不多是清晨五點多,由於這班車只行駛到高雄,早上五點多這個時段通勤族還沒有出現,即使是週一時段到終點站高雄也不過六點整。但北上的532次週一早上,大概過了新竹站就陸續有通勤族出現了,北部區間的通勤範圍從基隆延伸到新竹,如果是搭乘區間車到台北要將近1-1.5小時時間,對號車車程較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江子翠 的頭像
    江子翠

    江子翠.新靜天空

    江子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