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站 . 中山站
系統類別:台北捷運 TRTC
路線線別:松山新店線/淡水信義線
車站編號:G14/R11
車站名稱:中山
英文名稱:Zhongshan
車站位置: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16號B1
車站結構:地下四層交會式車站.島式月台
出入口數:6個出入口
中山站是淡水線從台北車站往北的第一站,距離台北車站只有幾百公尺,早在只有淡水線營運的時期,本站一向是百貨與購物逛街的熱門站點,以北到雙連站/以南到台北車站間,還有中山地下街相連通,非常方便。原本只有B2淡水線的營運,在加入松山線後搖身一變成為重要的轉乘車站。從最早期的「淡水/北投--新店/南勢角」、橘線分流後的「淡水/北投--新店/象山」、今年底紅綠分線後的「淡水/北投--象山」、「松山--新店」,本站最大的變化是往新店的列車,從原本的B2淡水信義線,變更為B4的松山新店線。
紅線跟綠線月台以十字型交會,交叉的位置略微偏右,從紅線B1穿堂層進站的旅客,直接可以下到B2搭乘淡水信義線的列車。從綠線B1穿堂層進站的旅客,則會直接下到B4搭乘松山新店線的列車。中山站最令我驚豔的設計,位於B3的轉乘通道層,兩座島式月台的十字交會(或T字交會)考量人潮的移動方向,及電扶梯/電梯/機電設施放位置,通常需要配合寬闊的轉換層使用(例如台北車站B3板南線/B4淡水信義線,轉換層為B2)、(例如民權西路B1淡水信義線/B3中和新蘆線,轉換層為B2)、(例如忠孝新生B2板南線/B3中和新蘆線,轉換層為B1)。
中山站在B3層設計了一個圓環造型的轉換層,中央柱子部分其實就是電梯(但B3層不停靠)。從南北方向B2淡水信義線下來的乘客,轉90度方向下到B4松山新店線,反之亦然。轉換方式不是一直往下走(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就是一直往上走(松山新店線→淡水信義線);B3面積不大,卻十分巧妙的連接兩條營運路線的旅客,首次動用手機內的全景拍攝模式,才有辦法將這個特殊的空間,在同一張照片內完整呈現。
(圖片來源:台北捷運官方網站)
B3全景圖
松山線有一項二期路網內並不常見的設計:「挑高」,台北捷運的一期路網車站多數都有挑高的規劃,例如像「中正紀念堂站」或是「古亭站」從上層月台挑高到天花板,而「忠孝新生站」或是「市政府站」則是B1層圍繞在月台層上方。中央挑高,挑高的好處是可以讓車站視野較不那麼侷限狹隘,但最大的缺點就是減少樓板面積,也失去很多可以利用的空間。松山線部分車站例如「中山站」及「南京復興站」有挑高設計,中山站的B4月台層幾乎是兩層樓的高度,電扶梯直達B1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