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站.台東站 首末班車
前文曾經探討過北部地區往花蓮的首班車演進,這一章節想討論有關花蓮台東往北部地區的首末班車發展史。在此之前,想引述一段有關台鐵車次編碼的歷史,也間接輔佐後續相關車次歷年調整的紀錄與說明。在100(2011)年9月28日起的新舊車次大改前,台鐵的車次編碼老實說並沒有一定的規律;就單純以自強號而言,熟悉的四碼最常見的正班車次落在 [1000-1100] 之間,從中間一分為二, [1001-1050] 分配給西部幹線使用,後半 [1051-1100] 分配給東部幹線使用,而南迴線比較特殊,使用 [2051-2070] 這個區間的車次編號。
早期鐵路沒有雙軌,沒有電氣化,車次還很少的時候應該夠用。但50個車次平分給去程跟返程班次,最多也就25對列車,未來一定會出現不敷使用的情形;再加上通常不會連續編碼,總會有些跳號或是空號產生。於是,正班列車使用這25對的編碼尚屬足夠,如果是碰到非每日開行的加班車次,那就需要給加班車其他的車次編號。 [1101-1200] 這個區間的號碼,就作為加班車自強號的車次,只是加班車也分成兩種:一種是印製在時刻表上,通常是於週末時段開行的車次;另一種則是逢連假或是臨時加開的班次,大概都使用這個區間的數字。舉例來說,西部幹線高雄站平日北上前三班發出的自強號是:山線1004次、其次是海線1006次、接著是山線1008次。但是逢每週六日時,在1006及1008次間會穿插一班1104次加班車,時刻表上的加班車次是跳動的,如果碰到春節連續假期,加開的列車就只能選擇沒有用到的車次來編碼,說是有規律卻又不是非常合乎邏輯。
東部幹線就比較特殊一點,因為光是正班車, [1051-1100] 的區間就已經不夠使用了。以順行方向為例,往台東的五班DMU佔用了1051、1053、1055、1057、1065五個號碼,返程亦同(1052、1054、1056、1058、1060),所以其他往蘇澳及花蓮的車次就只能從剩餘的號碼中挑選編碼。東部幹線的正班車有一部分使用 [2031-2050] 之間的區段,例如早上在1053次DMU發車後,下一班是往蘇澳的2031次,然後是往花蓮的1000次及1061次。加班車部份,同樣也使用 [1101-1200] 這個區間的後半部份,不過東部幹線的加班車偶而也會使用 [1051-1100] 之間的空號,所以光看車次其實很難以判斷行駛區間,還有正班車與加班車的分別。PP與TEMU引進後,增加不少加班或是跨線列車,有一段時間 [2001-2020及2091~] 曾經作為加班車次使用,例如202次的前身2095次就是這樣來的,沒有一定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