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蓮站.台東站 首末班車
前文曾經探討過北部地區往花蓮的首班車演進,這一章節想討論有關花蓮台東往北部地區的首末班車發展史。在此之前,想引述一段有關台鐵車次編碼的歷史,也間接輔佐後續相關車次歷年調整的紀錄與說明。在100(2011)年9月28日起的新舊車次大改前,台鐵的車次編碼老實說並沒有一定的規律;就單純以自強號而言,熟悉的四碼最常見的正班車次落在 [1000-1100] 之間,從中間一分為二, [1001-1050] 分配給西部幹線使用,後半 [1051-1100] 分配給東部幹線使用,而南迴線比較特殊,使用 [2051-2070] 這個區間的車次編號。
早期鐵路沒有雙軌,沒有電氣化,車次還很少的時候應該夠用。但50個車次平分給去程跟返程班次,最多也就25對列車,未來一定會出現不敷使用的情形;再加上通常不會連續編碼,總會有些跳號或是空號產生。於是,正班列車使用這25對的編碼尚屬足夠,如果是碰到非每日開行的加班車次,那就需要給加班車其他的車次編號。 [1101-1200] 這個區間的號碼,就作為加班車自強號的車次,只是加班車也分成兩種:一種是印製在時刻表上,通常是於週末時段開行的車次;另一種則是逢連假或是臨時加開的班次,大概都使用這個區間的數字。舉例來說,西部幹線高雄站平日北上前三班發出的自強號是:山線1004次、其次是海線1006次、接著是山線1008次。但是逢每週六日時,在1006及1008次間會穿插一班1104次加班車,時刻表上的加班車次是跳動的,如果碰到春節連續假期,加開的列車就只能選擇沒有用到的車次來編碼,說是有規律卻又不是非常合乎邏輯。
東部幹線就比較特殊一點,因為光是正班車, [1051-1100] 的區間就已經不夠使用了。以順行方向為例,往台東的五班DMU佔用了1051、1053、1055、1057、1065五個號碼,返程亦同(1052、1054、1056、1058、1060),所以其他往蘇澳及花蓮的車次就只能從剩餘的號碼中挑選編碼。東部幹線的正班車有一部分使用 [2031-2050] 之間的區段,例如早上在1053次DMU發車後,下一班是往蘇澳的2031次,然後是往花蓮的1000次及1061次。加班車部份,同樣也使用 [1101-1200] 這個區間的後半部份,不過東部幹線的加班車偶而也會使用 [1051-1100] 之間的空號,所以光看車次其實很難以判斷行駛區間,還有正班車與加班車的分別。PP與TEMU引進後,增加不少加班或是跨線列車,有一段時間 [2001-2020及2091~] 曾經作為加班車次使用,例如202次的前身2095次就是這樣來的,沒有一定規則。
也因為以上原因,東部幹線的車次編碼一直很混亂,這一點從花蓮台東往北部地區的首末班車演變上非常清楚。台東站每天清晨開出的首班DMU,通常要3個小時左右的車程才會抵達花蓮站,然後續行台北樹林;花蓮站每日首班車大約早上6點左右開車,由於還要考量到沿途往宜蘭或台北的通勤旅客使用,排點上常常會有些複雜。末班車在北迴線雙軌電氣化完工後,通常在晚間10點左右由花蓮站發出,午夜時分抵達北部,所以台東站大約傍晚五點多就要開出末班DMU,以確定能在花蓮站銜接上末班列車。直到花東線電氣化通車,普悠瑪號可以直通台東後,末班車改由台東站發車,同時也在花蓮站承載北上的最後一批旅客。
● 前身(93.03.01)
花蓮站首末班次
1072次 PP 花蓮05:40-台北08:50-板橋09:03
1074次 PP 花蓮21:15-台北00:03-樹林
台東站首末班次
1052次 DMU 台東06:15-花蓮-台北12:02-樹林
1060次 DMU 台東16:14-花蓮-台北21:48-樹林
從93(2004)年發行的時刻表上,發現過去花東地區的首末班車變動幅度比較小,承襲原有的排點很長一段時間。北迴線自強號的主力車種以PP為主,每天早上花蓮站第一班北上列車是5:40分發車的1072次PP;早在86(1997)年時東線各級對號列車就已經改由樹林站到開,唯有本班1072次終點站始終維持在板橋站。很特別的一點是前述曾經說過,台東北上用掉 [1052-1060] 這五個車次,所以花蓮站使用的第一個號碼應該是1062次才對,1062次的確存在,但它開在1072次的下一班,這也是為什麼東部幹線編碼沒有規律的意思。這時候的北迴線班次鮮少安排直達車,以停靠多站模式為主,所以PP開到台北的車程大約需要三個小時左右。
花東線非電氣化區間僅能開行DMU,台東站每日首班車是大約6點左右的1052次,如果不考慮轉乘一車到底,該班車搭到台北大約需要快六小時的車程,車程相當漫長。
而台東站的末班車是傍晚16點多發出的1060次,跟現在比起來算是非常早,這班車在北迴線的排點停靠站比較少,主要功能是擔任北東之間的直達車使用。其實1060次之後還有幾班車可以北上,但都只有開到花蓮站,所以如果要繼續前往北部的旅客,必須要注意花蓮站的末班車時間,在那之前要提早抵達花蓮站轉車。以PP三個小時的車程計算,要在午夜前到達台北的話,大概在晚上21點半之前要開出末班列車;花蓮站的末班車是21:15分的1074次PP,以PP 12-13節車廂的大容量編組,還有站票的額度,足以容納該時段所有北上的乘客沒有問題。
● 第1次演變(94.07.08)
花蓮站首末班次
1072次 PP 花蓮05:40-台北-板橋
1074次 PP 花蓮21:15-台北-樹林
台東站首末班次
1052次 DMU 台東06:19-花蓮-台北-樹林
1080次 DMU 台東17:30-花蓮-台北21:45-樹林
94(2005)年7月,台鐵因業務需要增開樹林=花蓮=台東間直達自強號一對(1079次及1080次),這也是東部幹線開行直達列車的始祖。過去花東線班次甚少,即使所有自強號與莒光號加起來,可能也不到西部幹線的一半,因此各級列車盡量停靠有需求的各站,行車時間與速度當然受到影響。
隨著東部地區觀光旅運及假日休閒需求量漸增,開行到花蓮或台東的直達列車日漸重要,在本次的改點中,往台東的1079次開行於1053次之後的時段,而北上的1080次則晚1060次大約一小時發車。對於花蓮的首末班車並沒有影響,但原本台東站的末班車調整為1080次,標榜只要4個小時15分鐘的車程就抵達台北。
● 第2次演變(96.01.21)
花蓮站首班車
1072次 PP 花蓮05:40-台北08:42-樹林08:59
1062次 PP 花蓮06:35-台北09:46-樹林
1064次 PP 花蓮08:10-台北10:55-樹林
花蓮站末班車
1074次 PP 花蓮21:15-台北-樹林
台東站首末班次
1052次 DMU 台東06:19-花蓮-台北-樹林
1080次 DMU 台東17:30-花蓮-台北-樹林
96(2007)年1月唯一小變動的是花蓮站首班車1072次,終點站延伸至樹林,但這邊表列出花蓮站前三班列車:1072次、1062次、1064次三班PP,因為接下來的幾次改點變化就是這幾班車交互的糾纏與亂鬥戲碼。
● 第3次演變(96.05.08)
花蓮站首班車
1072次 停駛
1062次 TEMU 花蓮06:08-台北08:36-樹林 (停靠多站模式)
1064次 PP 花蓮08:25-台北10:49-樹林
花蓮站末班車
1068次 PP 花蓮20:55-台北23:44-樹林
1074次 TEMU 花蓮21:46-台北00:10-樹林 (停靠多站模式/5-7行駛)
台東站首末班次
1052次 DMU 台東06:19-花蓮-台北-樹林
1080次 DMU 台東17:30-花蓮-台北-樹林
同年春節期間TEMU1000太魯閣號以加班車方式運轉,而於5月的改點中正式首航花蓮,加入東部幹線的疏運行列。時刻表上東幹線大幅調整,對於花蓮站的首末班車安排影響甚大。首先,1072次PP停駛,花蓮站每日的首班車改由6:08分開車的1062次太魯閣號接棒;太魯閣號剛加入營運時採停靠多站模式,僅有部分班次安排直達或半直達排點。所以當時的太魯閣號,北花之間的車程大約在兩個半小時至三個小時左右,和現在有很大的差異。
末班車部份,原本的1074次PP調整為TEMU開行,發車時間延後至晚間21點46分,同樣採停靠多站模式,限定只有週五到週日作為加班車性質。由於1074次非每日開行,所以花蓮站平日的末班車是20:55分開行的1068次PP。
● 第4次演變(96.06.25)
花蓮站首班車
1062次 DMU 花蓮05:41-台北08:36-樹林
1064次 TEMU 花蓮08:25-台北10:49-樹林 (停靠多站模式)
花蓮站末班車
1068次 PP 花蓮20:55-台北-樹林
1074次 TEMU 花蓮21:46-台北-樹林 (停靠多站模式/5-7行駛)
台東站首末班次
1052次 DMU 台東06:19-花蓮-台北-樹林
1080次 DMU 台東17:30-花蓮-台北-樹林
距離前一次改點不到一個月,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由於1062次開行時段正好是上班通勤的尖峰時間,太魯閣號不售站票的緣故,還是讓很多通勤族及學生硬是要搭乘。原因是因為如果不搭乘本班次,就會來不及上班上學,在輿論的壓力下,台鐵決定將花蓮站開行的前兩班車種調換來因應。
時段調整後,花蓮站每日的首班車改由DMU擔任的1062次,發車時間約提早半小時,以符合DMU列車的性能,與沿途各站通勤旅客的需求。而不售站票的太魯閣號調整至第二班車,8:10分開車的1064次,預計10:49分到達台北站。不過這樣變更還是有一些聲音出現,因為如果是要直達台北的旅客,選擇1062次必須提早半小時搭乘,車程還比改點前多了半小時;如果選擇第二班的太魯閣號,抵達台北也快11點了,兩相比較其實並沒有比較好。
● 第5次演變(97.05.15)
花蓮站首班車
1062次 DMU 花蓮05:40-台北08:36-樹林
1064次 TEMU 花蓮06:15-台北08:20-樹林 (半直達模式)
花蓮站末班車
1068次 PP 花蓮21:10-台北-樹林
1074次 TEMU 花蓮22:00-台北-樹林 (半直達模式/5-7行駛)
台東站首末班次
1052次 DMU 台東06:20-花蓮-台北-樹林
1080次 DMU 台東17:35-花蓮-台北-樹林
97(2008)年5月,為配合新購傾斜式電車組及EMU700型電車加入營運需要改點,此次改點將多數傾斜式列車班次改為半直達模式(停靠宜蘭及羅東),台北花蓮之間車程大約是2小時10分左右。雖然花蓮首班還是1062次DMU,但因為第二班的1064次提早至6:15分發車,方便北上的長途旅客搭乘;TEMU改為半直達模式的結果,讓1064次在接近台北前就超車前方的1062次,成為每日花蓮站發出最早抵達台北站的列車,差不多就是現今203次的前身。
花蓮站的末班車也略為調整,平日晚間的1068次延後至21:10分發車,是現今251次的前身。週末加班的1074次TEMU開始採半直達模式排點,花蓮站開車時間也延後到晚間22點,跟過去比較起來,以往大概21點就發出末班車的時代,現在已經可以延後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了。
● 第6次演變(99.12.22)
花蓮站首班車
1064次 TEMU 花蓮06:10-台北-樹林 (半直達模式)
1062次 DMU 花蓮06:25-台北-樹林
花蓮站末班車
1074次 TEMU 花蓮22:05-台北-樹林 (半直達模式)
台東站首末班次
1052次 DMU 台東06:23-花蓮-台北-樹林
1080次 DMU 台東17:45-花蓮-台北-樹林
99(2010)年底的改點再次調整花蓮站首班車模式,由於1064次每日在北部超車1062次的情況真的很特殊,索性在維持原本1064次TEMU的時間帶下,讓1062次DMU跑在1064次後方,花蓮站此時並沒有早於清晨6點前的列車。但自1072次取消之後,時刻表上又出現1064次時間在1062次前方的詭異情形。
末班車部份,原本花蓮站末班車1074次太魯閣號改為每天行駛,TEMU仍採半直達模式,僅停靠羅東及宜蘭站。如果要到北迴線或是宜蘭線中途各站的旅客,還是必須仰賴前一班1068次PP或是區間車的轉乘。台東站末班車還是維持1080次DMU,僅發車時間微幅延後至17:45分。
● 第7次演變(100.09.28)
花蓮站首班車
201次 PP 花蓮05:48-台北08:29-樹林 (NEW/週一加班車)
203次(原1064次) TEMU 花蓮06:10-台北08:16-樹林
205次(原1062次) DMU 花蓮06:23-台北09:36-樹林
花蓮站末班車
253次(原1074次) TEMU 花蓮22:05-台北00:10-樹林
台東站首末班次
213次(原1052次) DMU 台東06:23-花蓮-台北-樹林
243次(原1080次) DMU 台東17:45-花蓮-台北-樹林
台鐵自100(2011)年9月28日起調整對號車次編碼,自強號由原本4碼改為3碼。本次算是較大幅度的改點,花蓮站的每日首班車改由203次太魯閣號(原1064次)擔任,開行第二班的是由原1062次更改的205次DMU。比較特殊的是,為了分散週一的北上人潮,花蓮站每週一清晨開行201次加班PP,時段類似於早期的1062次,只是如果是要前往台北的旅客會直接選擇203次,通勤族會選擇晚10多分鐘的站站停205次DMU,所以201次的搭乘率一直都不是很好。更重要的是,雖然每週一花蓮站的首班車是201次,但因為中途要待避203次先通過,所以每日北上最早到台北的班次仍然是203次,這也一再顯示出傾斜式列車在北迴線上的優異性能。
花蓮站末班車原1074次更改為253次,時間再度延後至22:05分發車。台東的首末班車歷次改點都沒有大幅度變更,僅有車次編碼上的改變而已。
● 第8次演變(103.02.10)
花蓮站首班車
201次 PP 花蓮05:48-台北08:29-樹林 (週一行駛)
203次 TEMU 花蓮06:15-台北08:20-樹林
205次 PP 花蓮06:28-台北09:29-樹林
花蓮站末班車
255次 TEMU 花蓮22:10-台北00:15-樹林
台東站首末班次
213次 DMU 台東06:23-花蓮-台北-樹林
245次 DMU 台東17:45-花蓮-台北-樹林
100(2011)年9月調整對號車次編碼後,東西部幹線的列車編碼有規律可循,比較少出現後開班次比先開班次號碼前面的情況。102(2013)年至103(2014)年間17組TEMU2000型普悠瑪號全數交車完畢,北迴線大量增開普悠瑪列車,分屬台北及花蓮兩個機務段管轄。本次改點除了新增花蓮機務段TEMU2000型的運用外,所有DMU柴聯車退出北迴線區間,暫時只行駛於台北台東區間列車,及南迴線跨花東線等車次使用。
其中每日花蓮站首班車依舊由203次TEMU擔任,後一班的205次DMU改成PP編組,因為停靠站居於北迴線列車之冠,用DMU或PP跑其實沒有太大差別,北花之間仍維持三個小時的車程。花蓮站末班車253次更改為255次,時間再度延後至22:10分發車並首次改用普悠瑪號行駛。台東的首末班車沒有大幅度變更,僅有243次更改為245次。
● 第9次演變(103.07.16)
花蓮站首班車
201次 PP 停駛
203次 TEMU 花蓮06:06-台北08:16-樹林
205次 DMU 花蓮06:10-台北09:29-樹林
台東站首班車
401次 TEMU 台東05:12-花蓮-台北08:42-樹林
台東站.花蓮站末班車
447次 TEMU 台東20:25-花蓮22:10-台北00:15-樹林
台鐵103(2014)年7月花蓮臺東間鐵路電氣化通車日及新車加入營運,增開4字頭臺北-臺東普悠瑪新自強號列車,此時台東與花蓮站的首末班車,大概就是現今這個樣子的模式了。原本開行於週一的加班201次PP停駛,花蓮站每日首班車正式為清晨6點左右的203次,由於普悠瑪號率先開進台東站,一開始安排了401次於5:12分台東站發車,只要3.5個小時即可抵達台北,刷新過去DMU需要5-6小時的紀錄。值得注意的是,大量傾斜式列車的加入暫時紓解了西部幹線PP調度至東部的吃緊運用,本次改點原本全數退出北迴線區間的DMU重新復活,擔任不少原PP執行的車次,其中也包含了清晨的205次及上、下行直達221、226次。
台東站終於首次能行駛電聯車,末班車不再因為過去只能使用DMU編組而需早早開行。台東站往北部地區的末班車也延後至晚間20點半左右才發出,行經花蓮站時恰好為原有花蓮站末班255次的時段,因此台東站及花蓮站的末班車皆由447次TEMU擔任。此後幾次改點,時間僅有微幅前後調整幾分鐘,就是目前排點上的首末班車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