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2次 普悠瑪自強號 樹林-壽豐
232次的演變其實就是兩款TEMU在台灣營運的時代見證,分界點在103(2014)年7月16日的「花東鐵路電氣化工程完工通車」改點前後,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經歷。前期在太魯閣號正式加入TRA的營運行列後,下午14:30分發車的1063次是首批將原有PP車次提升至TEMU速的車次之一,當時1063次行駛於北迴線的樹林至花蓮之間,改由太魯閣號行駛後車程縮短為2個小時出頭。早期僅有太魯閣號編組時,開行1089/1086次(花蓮-田中-花蓮)這個跨線編組運用時,需要一班從樹林開往花蓮的車次,才能銜接從花蓮出發的跨線列車;就時段而言,過去的1089次是現在傍晚的283次,也就是說很早之前232次的前身1063次就是負責這一個編組的首班車任務。
花東鐵路電氣化工程完工通車前,TEMU全數以花蓮站為起訖站,1063次開至花蓮站後整備,要繼續擔任1089次前往田中站;隔天再以1086次開至花蓮站後,最後擔任1094次返回樹林完成編組運用。100(2011)年9月台鐵啟用新式車次編法中,將原本的1063、1089、1086、1094次重新編碼為234、283、278、217次,在後續的改點中才又將234次改為232次、217次改為219次,延續至今。分界點後期則是從103(2014)年7月16日的「花東鐵路電氣化工程完工通車」大改點說起,232次是283次跨線列車的先頭車,在以花蓮站起訖的時期,232次直接在花蓮站月台整備後就擔任283次開往田中。花東鐵路電氣化通車後,除了大量加開的4字頭北東列車外,TRA有意讓部分以花蓮站始發的列車延駛到花東線上折返,除了可以紓解部分花蓮站尖峰時段列車調度的壓力外,同時也可以加密花東線上部分路段的班距,對旅客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想法。
TRA原始規劃是將4字頭的432、421次普悠瑪列車排停壽豐站,而跨線的232、283次延駛至志學站始發,當時的新聞指出TRA基於壽豐站已做高架車站設計,由於車站站場基地及動線等調整不及之原因,同意先將志學站列為列車終點站,才會有此初步的排點構想。改點前的一個月,由於鳳林鎮居民抗議停靠鳳林站之普悠瑪號列車班次太少,發動鎮民抗爭要求班次調整增停列車,TRA因而決議將原本停靠壽豐之432、421次普悠瑪列車改停鳳林站,將232、283次再度往南延駛至壽豐站始發,滿足雙方的停站需求,這算是232次延駛壽豐最早的歷史起源。
232、283、280次的跨線編組運用正式串在一起之後,產生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前期以太魯閣號編組營運時,232次作為編組運用的首班車次相當合適,在普悠瑪號還沒上線營運時,所有TEMU配置於台北機務段,由樹林站調度。所以像是271/282次的跨線編組運用,就必須開行前後的206、247車次,才能完成編組運用回到樹林。103(2014)年7月花東鐵路電氣化工程完工改點後,TRA將4組跨線列車中的3組同時串在一起,形成[232-283-280][285-278][273-288]-203 這樣的編組運用,三日的三組列車開完三個跨線車次後,最後以203次回到樹林。後期改以配置花蓮機務段的普悠瑪號編組來跑跨線車次,這時候的調度模式剛好要反過來,反而是280次是當作編組運用的最後一個車次,回到花蓮。也就是說這時候整個編組運用的第一班車,必須是花蓮站要先開行某班車前往樹林後,才能擔任232次的編組;隨著不同時期的演變,232次變成可能是好幾個車次後才回到樹林站的銜接車次。
或許有人會提出疑問,難道232次不能是編組運用中的末班車嗎?或是由花蓮站迴送列車到壽豐站始發283次?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相同的,屏除掉列車故障的情況外不太可能發生,原因在於浪費運能。如果232次是編組運用中的末班車,延駛到壽豐站完全沒有任何效益,因為花蓮到壽豐段的旅客人數並不多,反而加開每站停靠的區間車或是延長至玉里更為合適;再來就是迴送到花蓮這段路程也無法辦理客運,相同問題也會發生在283次上,因此在TRA的編組運用上,始終維持232、283、280次的串聯運用不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