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017)年度第一次的TR-PASS 5日遊,選在中秋及國慶的連續長假期間;適逢中秋節是星期三,而國慶連假是週六到週二的4天假期,原本預估會有不少人會多請2天組成7日的連續假期,後來發現不如預期,人潮的流動主力還是集中在後面的4天連假。前幾次的4天假期我都是安排前3天環島,為的就是要避開最後一天的收假潮,本次希望能組合成5天的行程,如果從週三中秋節開始計算,需要多請中間的四五兩天平常日,但只要用到國慶連假的前兩天即可。事實上,這樣的安排設計算是正確,由於TRA的訂票時程分為中秋跟國慶兩個階段,我需要考慮的最大因素是要設計成2+3日或是3+2日的行程,就看開放訂票的第一階段能訂到幾天的車票。中秋的部分還算有信心,反而是國慶連假深怕會搶不到適合的車次,影響行程安排。
第一戰是中秋假期,本次開行的加班車意外的少,連隔天星期四都被定義為平常日,南迴線的晚間列車全數停駛,這讓我原本2+3日的行程要從台東回來的設計完全失敗,卡在台東站。改成3+2日的行程最大的難題是,前半段的回程車次要等到第二階段國慶連假才能訂位;這是一個星期五的大日子,無論是東西部幹線都是熱門的搶手車次,如果多數人選擇國慶連假出遊,那麼從週五中午後的班次就必須優先考慮搶票。經過重重的思考及設計之後,最終的行程安排終於底定:第一天出發北上環島落腳花蓮,剛好隔天凌晨有加開DMU的夜車回北部,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銜接早班的TEMU繼續南下;第二日一趟北東往返後搭乘跨線283次到斗六,然後首次將安排在台中過夜,第三天再選擇跨線280次到花蓮,搭乘219次回南港後,銜接西部幹線的133次普悠瑪號回來高雄。後面兩天的行程比較簡單,承襲以往週六的特定安排模式:110次普悠瑪號到台北,銜接426次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到知本,回程選擇441次到松山站轉288次到花蓮;同樣再以莒光號夜車到關山或台東,轉首班401次普悠瑪號到台北,時間允許的話再安排一趟412、425次台北台東往返,最後是西部幹線的長程PP返回高雄。
9/19開放中秋假期的訂票,首戰結果還算滿意,第1及第2天的預定10個車次完成9班。首日110次潮州台北、222、421次台北花蓮往返、再來是288次的台中花蓮跨線班次順利訂到,考量每日的車票額度還有2張,決定連139次台北台中的PP也一併訂好座位同時取票。第二天的5271次DMU夜車、406次樹林台東、417次台東松山,432次松山花蓮都沒有太大困難,只有最末班的283次敗北,沒有訂到花蓮到斗六的直達座位。這一次取票時,為了想減少日後還要來車站換票的麻煩,我決定取票時先請售票人員幫我看看座位有沒有靠窗,沒有的車次就先不要取票;還沒開放車站預售前什麼時候取票的座位都會不同,前一刻是靠走道,下一刻可能就會變靠窗,完全憑運氣。幸運的是TEMU車次中只有唯一一班288次沒有靠窗,如果是DMU或是PP我倒是沒有那麼介意。當場我還是想先取票之後再做打算,至於花蓮到斗六的283次則是等到第一次釋票時分段才訂到,雖然要在七堵換位子,但都是有靠窗的優質座位。
第二戰國慶連假才是重要關鍵,劃位時已經買好5日版本的TR-PASS G票券,後續三天當然更是絕對不能錯過的精采旅行。行程的第3日到第5日分別是週五到週日,想也知道車票一定很難訂,三天都一樣重要,三天內的每一班TEMU也都是熱門車次,但開放訂票時間一到,我還是要有訂位的先後順序規劃。第3天有熱門的280、133次,第4天早上的110次、下午的426、441次一樣搶手,第5日的412、425次也不太容易,我還是優先想將希望放在426次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萬一真的426、441次的組合失算,當天還有加班的輔助班次5242、5257次可以選擇替代。開放訂票後的前幾分鐘,網站又大當機了,感覺好像卡很久的頁面都不太樂觀,究竟有沒有訂到車票也不知道,畫面一片空白。確定去程的426次順利訂到,但其他預定搭乘的TEMU車次全部敗北,甚至週五的車次我一班TEMU都沒有訂到,打擊甚大。臨時修改行程,加上不斷嘗試分段訂位,第3天星期五的行程我還是依照原定計畫搭乘280次到花蓮,雖然後續銜接的219、133次撲空,接連幾天的重新釋票結果也不理想,還是希望完成跨線回西部返回高雄的行程安排。幸好當日有加開一班花蓮到彰化的跨線5277次普悠瑪號,到彰化後可惜沒有辦法接上133次回高雄,這也還好,彰化以南還有其他PP車次可以選,接著我還是要訂到早上的280次全程票才行。
第4日的台東返程先訂了5257次備用,如果有訂到441次再做更換,這兩班車次的差別在於抵達台北後要接的是256或是288次而已。第5天還是安排了一班夜車莒光南下,如果搭到台東站後銜接405次可能沒有辦法再排入一趟台北台東往返,勢必要提前在關山站轉乘401次比較適合。401次準點到台北的話,412、425次的設計剛好可以讓我從西部回高雄,不然就必須走南迴線。412次一向是熱門搶手車次,到台東的全程座位售完,花東線停靠多站的優勢就是可以用每一站嘗試分段訂票,機會很大;最後讓我試出了一組「台北-光復」、「光復-台東」的車票,重點是取票時還劃在同一個座位。返程的425次同樣敗北,連分段訂位的機會都沒有,這一段我改用加班車5239次普悠瑪號來銜接,雖然5239次從台東站比425次先開車,但花蓮之前要先待避425次通過,所以會比425次晚一些到台北,還是可以接得上末兩班的南下149及181次PP。
本次行程中最難訂的兩個車次,是第3天的280次斗六到花蓮,以及第4天的110次潮州到南港。280次最有機會的分段方式是從七堵切票,只要七堵到花蓮有位子,西部幹線會比較容易訂位,但週六早上北迴線早就沒有任何剩餘車票,我已經有從員林改搭278次太魯閣號的備用打算。幸運的是我還是有搶到一張280次的「斗六-花蓮」全程區間車票,而且是海側靠窗的座位;反而是110次能替代的方案其實有108次PP,但5小時的車程真的很累,我還是希望能搭乘舒適的TEMU北上。第一次釋票時110次也沒有全程車票出現,緊急改用台中分段的方式,終於讓我試出一組「潮州-台中」、「台中-南港」的分段車票,只是要在同一個車廂換位子。到車站取票時原本靠走道的288次也重新訂到一張靠窗座位,順利更換,其餘的TEMU除了110次的台中南港沒有靠窗外,全數都是靠窗座位!!!很感謝這幾天去新左營站取票時車站窗口的售票人員,一張一張的幫我確認座位位置後再印出,取票的其中一日11張車票全數都靠窗,這是只有1/2048的細微機率,真的就讓我遇上了。
Day 1-110次
自從110、133次改為每日行駛後,西部幹線共開行2對北高普悠瑪號,搶食了不少高鐵旅客轉移搭乘;重視時間的商務人士早已習慣時速300公里的便利,但對於旅遊族群或是親子團體,火車或許可以是更好的選擇。105(2016)年4月開行第一對111、136次後,市場反應熱絡,只是這對列車的排點適合北部出發的旅客,相對於南部地區來說上午時分還是沒有快車北上,動輒5小時的車程真的很難與高鐵比拼。同年度11月先開行假日時段的第二對110、133次,讓南部地區同樣在早上及下午各擁有一班北上快車;106(2017)年正式改為每日開行,停靠站少加上3.5小時銜接市區車站的優勢,讓西部幹線的普悠瑪號車票炙手可熱,完全不輸給東部幹線。行程的第一個車次當然鎖定北上的110次,雖然依照後續要銜接的車次,我還是有108次、112次PP可以選擇,但車程長達5小時之久。
10/04這天的110次用的是台鐵130週年的彩繪編組,上一次遇見是在花蓮站等候401次北上的5分鐘時間,這一次我在潮州站有25分鐘的時間可以好好紀錄這一組彩繪列車的8節車廂。好的開始卻沒有成功的一半,當天因新左營站轉轍器故障的緣故,部份列車慢行於南部區間,北上列車幾乎都卡在新左營站前無法動彈。110次進高雄站時,看到原本應該發車的114次PP還在4B月台,後來110次準時發車,到了新左營站時同樣也必須在站內等候,這一等就讓列車晚了10多分鐘,直到台中站前都沒有將誤點追回來。第1天的行程我預定安排在台北轉乘222次太魯閣號前往花蓮,12分鐘的時間應該是綽綽有餘,沒想到接近中壢站前本列車的晚分時間已經接近20分鐘,心裡開始有些擔心。前往1車的車長室詢問車長有關轉乘事宜,列車長表示要向行控中心詢問後,能不能接的上要看列車調度的狀況;最終得到的回覆是,因本車誤點情況過多,沒有辦法讓222次等候,請我到窗口改乘其他車次。
Day 1-222次.421次.288次
9月的改點幅度不小,原本110次抵達台北後只能銜接426次或是228次前往東部,這一次將前一班的222次TEMU延後發車,剛好就排在110次之後,讓我可以無縫轉乘。只是過去222、223次的編組運用也早已拆開,222次改由台北機務段的太魯閣號擔任,223次則由花蓮機務段的普悠瑪號行駛,時間上還是可以接得上。222次延後發車有得有失,抵達花蓮後沒有辦法銜接223次回台北,下一班往北部的TEMU是台東發車的421次,這是一班全新的車次。
原本402、417次太魯閣號3.5小時直達的排點,9月改點除了宜蘭線增停宜蘭及羅東兩站之外,花東線也增加停靠瑞穗、池上、及關山等站;這樣一來東線標榜的直達車下行只有早上的408次及中午的426次,北上更是剩下傍晚的441次開行,雖說列車增停可以提升旅客的使用率,但直達車還是有存在的市場必要性。為了平衡雙向的直達車次數量,408/431次的編組運用重新調整,普悠瑪號的編組改為新增的406次到台東後銜接返程的431次,408次改用太魯閣號的編組,返程同樣是新增加的421次。既然417次改為多站停靠,421次採用原本停靠玉里及北迴線直達的排點,讓雙向都至少有2班直達車。
可惜因為110次誤點19分鐘抵達台北站,無法轉乘222次前往花蓮,連帶影響返程的421次同樣未及乘車。臨時改變行程,決定採訪基隆與南樹林兩站。原本設計的行程421次抵達台北後,如果我要繼續南下就只有西部幹線的PP可以選擇。時間剛好落在傍晚5點左右的尖峰時間,在沒有任何加班車的輔助之下,看來唯一的選擇只有139次PP,可以順利在台中站轉乘到288次普悠瑪號。第一天的288次也是唯一一段有換票過的車次,首次劃位落在5車27號的走道座位,原本想說晚間時段沒有靠窗似乎也無妨,窗外也沒有豐富的景色可以欣賞;後來還是喜歡舒適的靠窗位,加訂一張同車次同區間的車票,利用免費更換一次的優勢順利換票,改劃在6車17號的靠窗位子。
Day 2-5271次.406次
9月的改點針對花東段有不少補償,除了原本直達的402、417次增停三站(瑞穗、池上、關山)外,北上方向增開421次直達太魯閣號,作為408次的回頭車。而408次使用的普悠瑪號編組,則新增為「樹林-台東」的406次,花東段採多站停靠模式,換句話說中午之前就能抵達台東的TEMU提升至三個車次(402、406、408)。時刻表上406次普悠瑪號於11:04分抵達台東站,倒也不用等候太久時間,因為417次北上列車提早於11:12分由台東站出發,8分鐘的轉乘時間應該很足夠。表訂417次知本站發車後要11:08分才會進台東站月台停靠,若是406次真的誤點太多,也可以改至關山站轉乘。
全新的車次當然沒有不搭乘的道理,只是前一日落腳花蓮過夜,必須要配合有夜車的開行才能在清晨回到北部;中秋當晚TRA開行2班東幹線的北上紅眼列車,23:50分由花蓮及台東分別開出一班列車。花蓮站的紅眼車次是5269次PP,預定凌晨2點半回到樹林,這一個車次距離我前一班288次只有不到20分鐘時間,理論上不會是我的優先選擇。另一個車次是台東站開出的5271次DMU,行經花蓮站大約是凌晨2點鐘,這車次特別的地方在於花蓮開車後直達松山,中途各站都不停靠,雖然平常覺得DMU的行車時間慢很多,開行夜車時倒希望不要開太快。2個半小時的車程差不多在清晨4:30就抵達台北,搭到終點站樹林是4:58分,距離406次的開車時間還有一個半小時之久。
實際搭乘後發現,這一班車的搭乘率非常慘淡,雖然只有2組DR2800 6節車廂的編組,旅客人數幾乎屈指可數。我以為我劃在2車51號是因為整節車廂幾乎都坐滿乘客的原因,事實上2車只有倒數幾排座位有乘客,而且都是單人為主;我隔壁49號的先生早早就換到前面的空位,而我當然也就不用死守這個靠走道的位子。離開2車到前面的第1車,結果1車只有我跟另外一個先生,列車長驗票時還特別提醒凌晨抵達目的地時,下車要注意行李跟安全。整趟旅程我幾乎獨享整節車廂的空曠,直達松山的特色當然就不會有旅客上車,DMU的怒吼奔馳在整趟旅程中。
Day 2-417次.432次
417次是每天首班往台東知本402次的回頭車,原先台東-台北間3.5小時的直達排點,一口氣增停了關山、池上、瑞穗、羅東、宜蘭等站,接近目前TEMU的半直達列車。去程的402次原本在知本站約有50分鐘的整備時間,也因為增停後延後到站,知本站的整備時間縮短到約40分鐘;回程的417次知本站依舊為10點58分發車,只是過去在台東站停靠長達12分鐘的時間,縮短為僅停靠4分鐘就提前發車北上。中途也因為停靠多站,抵達北部的時間也略為延後,必須改在松山站轉乘432次。
一開始的規劃是406-417-432-328次的組合,原本第二天晚間想走南迴線返家,卻發現當天是平常日,南迴西行的末班列車是17:40分的324次DMU。換句話說要嘛就是417次抵達台北後,直接走西部幹線回家,這樣大約晚間八九點就會結束行程,似乎有些太早。如果要再往東部,看樣子轉乘432次到花蓮之後,銜接跨線的283次似乎是不錯的選擇,一直很想有機會再搭乘這班最長區間的TEMU。當日想要回家的唯一方式,就是283次到台中後,轉高鐵末班車,不然就是在外過夜,隔天(第3日)再安排返家行程。也因為如此,起初設計的2+3日行程決定變更為3+2日的規劃。
Day 2-283次.156次
2+3日或是3+2日的行程關鍵,落在第二天的末班車上;原本設計2+3日的行程到了台東之後,轉乘南迴線的DMU回家,意外的是10/05星期四在TRA的認定內依舊算是平常日,不僅沒有開行加班車,南迴線的晚間列車也全數停駛,從台東回來的排點完全失敗,必須重新設計。我一開始也沒有立刻意識到這一點,單純以為怎麼當天晚間的328次及332次DMU這麼搶手,完全沒有任何位子,理論上5號跟6號都是上班日,不應該是這種情形。直到查了時刻表才恍然大悟,這讓我決定要更改為3+2日的行程規劃,上午原定的台北台東往返車次照舊,那麼松山站銜接的432次既然到了台東站後無法銜接南迴線返家,索性縮短至花蓮站為止。
我想要安排的是跨線283、280次的旅程,432次普悠瑪號大約傍晚5點半抵達花蓮站,這時候也差不多是北上的283次從壽豐站發車的時間。稍微在花蓮喘口氣,我預定搭乘283次直接到斗六,目的當然就是希望銜接隔天的280次。這兩個車次的全程座位都要開放訂票的第一時間搶購,不然就只能分段試運氣;沒有意識到當日是平常日的我,錯過了283次的機會,即使從中途各站分段訂位,從花蓮出發的車次一票難求,只剩下部份莒光號列車還有餘票。兩日內我還是有機會在網頁上嘗試,不然就要等到第三天的餘票釋出,再來搶票。
不要放棄任何可能,這是我每次訂車票最大的目標與心得,終於讓我訂到一組「花蓮-七堵」及「七堵-斗六」的分段位子,那麼我就不用等到餘票釋出再來擔心。後來證實,283次的「花蓮-斗六」區間還是有空位釋出,取票時因為兩個位子都有在劃在靠窗,實在沒有必要再做更換了,決定以分段方式劃座。搭乘跨線283次普悠瑪號到斗六後,我還要考慮當天要在斗六還是台中過夜,先前兩次都是選擇斗六站,這一次剛好時間銜接上允許,或許可以再加一段156次PP到台中,隔天當然就是以101次開場,到斗六轉乘北上的280次。
Day 3-101次.280次.5277次
國慶連假的訂票時間一開放,網頁幾乎呈現當機的狀態,除了第4天的426次有搶到位子之外,其餘車次只能用慘敗來形容。後3天的行程有幾班熱門車次:星期五的280次、133次,星期六的110次、426次,還有星期天的412次、425次,但我只能先選一班排在第一順位,剩下的就全憑命運的安排。在調整車次與運用加班車的策略之下,週六及週日的乘車規劃勉強有個初步構想,唯獨只有星期五這一天的行程完全沒有進展,280、219、133次全數槓龜。
前一日選擇在斗六或台中過夜,原定今天的安排是先搭乘101次南下到斗六站後,轉乘280次到花蓮,接著銜接219次到南港轉乘133次西幹線普悠瑪號,沒想到一票難求。星期五中午過後的花蓮北上車次座位全數銷售一空,但讓我發現有加開一班5277次加班普悠瑪號,花蓮站12:45分開車,夾在219次及417次的時段之間,它也是一班跨線到彰化的列車。機不可失,「花蓮-彰化」的全程座位還是讓我搶到一張,雖然後續無緣銜接133次繼續南下,但至少到彰化站前都是搭乘舒適的TEMU。
而280次的車票則是在第一次釋票時順利搶得,我擔心的則是座位是否有靠窗的可能性,在沒有進入12天前的車站預售期之前,任何時間點到車站劃位都是一種運氣的勝負。這一次環島旅行的取票作業,我打算都先確定有沒有靠窗後,再決定當次是否取票;雖然還是有劃到幾張靠走道的座位,至少全數TEMU的車次都是靠窗,自己還是覺得有那麼一些的幸運成分存在。下班後到窗口詢問,本張280次的座位究竟落在何方,窗口售票人員告知是4車20號的走道座位,也沒辦法做更改,當下決定今天先不取票明天再跑一趟車站,碰碰運氣。果然,隔天的第二次劃位就劃在5車25號的海側靠窗座位。
Day 4-426次
3+2日的行程設計,在第4天剛好遇上星期六,以往3日遊的第一日這一次改為倒數第二天。前一天晚上回家好好休息,先將前三天的拍攝作品做一個建檔及備份,移出新的空間留給後面兩天的精采紀錄。早上同樣選擇110次普悠瑪號北上,今天最重要的行程就是搭乘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這應該是我第11次搭乘本列車編組,跟著Kitty一起去環遊世界。TRA的本次改點也重新調整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的運用,每逢週五及週日執行402-417-436車次,而每逢週六及週一行駛405-426-441車次,原則上就是以台東或是知本為終點,假日時分都有機會遇到可愛的貓咪車。
不多說,去程的426次訂票區間一向選擇「樹林-知本」,搭乘110次到南港也來得及返回樹林乘車;到了台東站除非是銜接南迴線的374次DMU,不然搭到台東或是知本,最快的返程北上列車還是441次。一開始用訂來回票的方式,幸運的讓我搶到426次的座位,但回程的441次瞬間秒殺無座;這時候馬上運用臨時的策略,那就是加班車的應用。國慶期間有開行不少加班車,其中很多都是前幾次4天連假就有出現過的車次,舉例來說週六輔助的班次5242、5257次,就很適合替代426、441次。差別只在於是用太魯閣號還是普悠瑪號的編組行駛,5242次開行在426次前半小時,花東段在關山待避426次先通過,大約比426次晚10多分鐘抵達台東。該編組直接在台東站折返擔任5257次,同樣早441次半小時發車,只是花東段需要待避441次,最終到台北可以銜接到末班256次到花蓮。
沒有搶到441次當然馬上加訂5257次,非常順利的搶到車票,我發現加班車通常不是旅客的優先選擇,原因在於時刻表上大家最熟悉的還是每日開行的正班車,加上426、441次是3.5小時的直達車,熱門程度一向居高不下。其次是,加班車的資訊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很清楚,知道有加班車但還要查日期跟時段,停靠站好像也都不一樣,到底是不是我能搭乘的車次,當然也就不會優先考慮。老實說,除非是像我堅持安排要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的426、441次,不然遇到這種熱門的連假時段,比較保險的方式應該優先先搶加班車的位子,至少確定買到票的機會比較高。
Day 4-441次
只是平常的好運氣今日似乎不太適用,第1天出現的厄運再次降臨,只是誤點的車次不是西部幹線的110次普悠瑪號,而是東線的426次。早上在潮州站拍完110次的喔熊彩繪編組,帶著滿滿的相片北上,下一個車次是我非常期待的Hello Kitty彩繪太魯閣號,這班車是中午時段直達台東的熱門車次,只要3.5小時的車程。本日行車狀況似乎不太順利,首先是在瑞穗到三民間似乎有列車故障,影響單線雙向的行車狀況;原本花蓮南下應該50分鐘就到玉里的車程,開了近2倍的時間。因為誤點連帶造成交會的對向列車同樣誤點嚴重,當天北上有幾班列車已經達到退費的標準,而我搭乘的426次抵達台東站時已經誤點63分鐘,還要繼續開往終點站知本。
441次是426次的回頭車,台東站沒有多餘的太魯閣號編組,也不太可能抽換為普悠瑪號的編組,所以441次要看426次的行車狀況,才知道誤點情況有多嚴重。誤點63分鐘幾乎已經把426、441次的整備時間用盡,426次一到知本站馬上回頭作441次,表訂17:50分441次應該由台東站發車,勉強只晚了10分鐘開車,算是小小的補償。但花東線的狀況依舊沒有解除,單線區間只要一有狀況通常都是連鎖誤點,到玉里前已經晚了近20分鐘;雙向的列車在單線交會嚴重誤點,加上國慶連假第一日開行許多加班車,讓當天的東部幹線更是雪上加霜。441次太魯閣號只停靠玉里站後就直達花蓮,然後北迴線直達松山,理論上應該很好趕點才是,可惜行車狀況非常不利,抵達花蓮站已經晚34分鐘。
太魯閣號雖然有趕點的能力,但34分鐘的誤點時間要追到剩下20分鐘非常困難,由於本車次直達松山的緣故,我也沒有辦法臨時在宜蘭或是羅東站轉乘。下一個車次是松山站發車的288次,如果誤點在10分鐘內還算安全,超過15分鐘的話原則上就沒有機會銜接的上288次,這樣一來我只能提前在花蓮站下車,結束今天的行程。
Day 5-5628次
以往搭乘401次都是選擇夜車616次莒光號在關山站轉乘,這個組合其實有一定的風險存在,因為是利用這兩班車在關山交會的時候換車。616次在沒有誤點的情況下5:18分就會抵達關山站,需要等候7分鐘到5:25分才開車,為的當然就是交會北上的401次普悠瑪號;而401次表訂5:23分進關山站,停靠一分鐘後繼續行駛北上。本次改點後,401次的排點拉緊到關山5:22分就發車,連帶影響到交會的616次也提前至5:21分就繼續南下,4分鐘的轉乘時間非常危險,如果遇到616次有晚分,非常有可能讓401次在關山月台等候,待616次一進站就馬上開車,無法完成轉乘。
連假期間已多次開行5628次加班莒光號,作為616次的輔助車次。雖然616次的北迴段大幅減少停靠站,花東段依舊維持停靠非常多站;依照慣例兩班車在凌晨三點左右先後進入花蓮站月台停靠後,5628次優先發車,憑藉停靠站少於616次的優勢,大約在5:15分就抵達台東站。2班夜車莒光都無法在台東站轉乘首班401次普悠瑪號北上,可能的換車地點始終維持在關山站;先前提過616次的4分鐘轉乘風險極高,但若是搭乘5628次大約4點半就抵達關山,還有近1小時的時間可以休息喘口氣。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還是有道理的。國慶連假期間幾乎每天都有狀況,前一天列車故障的緣故造成東部幹線班表大亂,晚間時段北上的列車班班誤點,原本5628次的運用編組看樣子也受到波及。凌晨時段在花蓮站候車時,看到5628次晚15分鐘到站,616次晚10分,所以如果我預定安排616次前往關山,就沒有辦法轉乘到401次普悠瑪號北上,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提前在玉里站轉乘。這一天的5628次搭乘率似乎也不太好,8節車廂大約都只有一半的乘坐率,雖然我搭乘的3車人數不算少,但沿途各站幾乎都是下車的人為主,沒有人上車。
Day 5-401次.412次
401次是台東北上的首班車,由於發車時間落在清晨5點,先前經驗除非是搭乘加班DMU,不然就算是616次莒光也只能提早在關山站轉乘。這班車我認為是欣賞花東線田園風光的優質選擇,清晨陽光出現灑落在山谷田野間,紅色的普悠瑪號奔馳於鐵軌上,穿梭在綠色的鄉村後山。經過北迴線時海側風光更是一覽無遺,光線照耀在湛藍的太平洋海面,如果遇上晴朗的天氣,藍天碧海加上懸崖峭壁,明信片般的風景就直接呈現在車窗外,只能說是一場視覺的精采饗宴。401次普悠瑪號5:03分由台東站發車,8:42分就抵達台北站,3小時39分鐘的車程雖然比直達排點多了9分鐘,好處是可以讓花東的旅客在上午9點前到達北部,和以往電氣化前的DMU車程5、6小時差異甚大。
今天的行程要在台北站轉乘412次,因為401次不停靠南港及松山兩站,唯一的轉乘站落在台北,時間是8分鐘。這同樣是一組風險很高的轉乘組合,決勝關鍵大約是401次的準點情況;如果401次在8:42分準時抵達台北站,那麼8分鐘的時間可以讓我不出站,直接在轉換月台乘車,但如果有晚分的可能,那麼或許我應該要先預留備案。401次北上的行車狀況大致順利,除了在地下化路段略有慢行,最終晚了2分鐘時間抵達台北;我轉換月台時發現對向的412次普悠瑪號已經進站了,連飲料都來不及買趕快上車,深怕錯過開車的時間。
Day 5-5239次.149次
5239次普悠瑪號是本次旅行4班加班車之一,原定前一趟412次抵達台東站後,直接選擇原列車編組的回頭車425次返回台北,可惜425次在星期日的下午熱門時段一向搶手,全程都沒有訂到座位。但說也奇怪,第一時間雖然沒有搶到最想要的車次,進行餘票查詢時,發現14點整發車的425次後面北上列車全部銷售一空,反而是中午的兩班421次太魯閣號及5239次普悠瑪號還有不少空位。5239次先前搭乘過兩次,配合花蓮站發車的跨線5279次可以直達彰化,一直沒有機會從台東站開始搭乘;只是國慶連假開行的5239次和以往有些差異,這一次的排點晚了許多,幾乎比先前晚了近1小時到達花蓮,反而沒有機會接上15:37分開行的5279次。
不過這班車可以算是425次的輔助列車,停靠站類似,提早425次約半小時車,中途需待避425次,卻只比425次晚5分鐘抵達台北。週日沒有開行143次直達車,前一班花蓮開往彰化的5279次也沒法銜接,只能選擇西幹線的PP回高雄。即使搭乘區間直接劃到樹林站,我還是有很充裕的時間可以在板橋站轉乘149次海線PP,車程大約是5小時,但是這趟環島5日遊當中最後的一個車次,畫下完美的收尾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