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6次 太魯閣自強號 樹林-花蓮
花東線鐵路電氣化完工後,北部地區往台東方向的末班車開行時間大幅延後,以往末班車是晚間18:30分左右開行的1065次DMU,預計午夜前會抵達終點站台東。兩款傾斜式列車投入營運後,台北站往台東的末班車延後至晚間20點左右才出發,車程大約4小時多,同樣能在凌晨抵達終點站台東。旅客除了可以享受更舒適的行車品質,更短的行車時間,當然也獲得更多可以充分利用的寶貴時間。
北迴線的部分受惠於更早的雙線鐵路電氣化完工,以PP作為主力的自強號即可一車直達花蓮,2個半小時左右已經是電聯車最短的車程。直線路段已經是全線130公里的水準無法再提高,為了提升行車效率,轉而向彎道路段的速度提升作為改進目標,因此引進兩款傾斜式列車不是沒有原因的,TEMU能以更高的速度過彎,充分解決宜蘭線鐵路多彎的行車限制。北迴線北花路段在太魯閣號營運時跑出1小時59分的水準,後續增停宜蘭、羅東兩站,「台北-花蓮」路段行車排點大約就以2小時10分鐘的行車時間作為標準。
回到往花蓮方向的末班車,過去北部地區大概就是在晚間22點左右開出末班車,差別在於以何種款式的列車行駛。與首班車講求快速直達的目標而言,末班車需要考慮沿途停靠的車站所需,末班車不一定要快,如果停靠多一點車站反而可以服務更多的旅客。DMU時期台北站晚間22點開出末班車,大約在凌晨1點抵達終點站花蓮,大約3小時的行車時間略為過長,不僅影響旅客的乘車時間,沿途停靠車站也要延後關門,也連帶影響路線上夜間維護的時間。改為PP行駛,其實也跟DMU時期的考量相差不多,雖然電聯車的速度較快,但停靠站一多行車時間也就跟著拉長,並沒有節省太多車程時間。也是到了花東線鐵路電氣化完工後,往花蓮方向的末班車256次才固定以TEMU行駛,停靠站維持與一般TEMU的排點方式,行車時間大概是2小時20分鐘。雖然256次是北部地區每天往花蓮方向的最後一班車,但卻不是最後一班抵達花蓮站的車次,每日抵達花蓮站的末班車是554次莒光號。
過去歷次旅行要搭乘末班256次的機會微乎其微,由於後續已經沒有任何車次可以銜接,當日晚上必須要在花蓮站過夜,唯一的例外是逢週五開行東部幹線的夜車,也得在凌晨3點左右才能繼續銜接往台東方向的列車。剛好這幾次環島旅行充分運用了「Taiwan PASS 花蓮振興方案周遊券」與「交通部觀光署振興花蓮震後獎勵旅遊個別旅客住宿優惠活動」兩項優惠措施,讓我有機會每個月都能在花蓮的旅館住宿過夜,好好享受旅程中難得的愜意悠閒時光。前一次行程規劃了285、288次的往返車次,這一次就來搭乘末班256次返回花蓮,好好為這個車次留下完整記錄。EMU3000型新自強號50個編組全數投入服務後,對於東部幹線的旅運量大有助益,往花東地區的車票不再一票難求,舒緩了很多交通上的瓶頸問題。平日時段晚間往東部的人潮沒有假日時段多,上一次搭乘288次時就有發現,台北站開車後我所乘坐的1車大約只有半滿,途經宜蘭、羅東站上下車人數也沒有白天來的多。這兩次搭乘256次更為明顯,台北站開車已經是晚間22點離峰時段,雖然是往花蓮的末班車,沿途大站甚至是台北站上車人數都不多,6、7車部分大約只有10多個旅客,人潮跟以往比起來真的少了許多,正好可以享受兩個位子的愜意空間。
2024.10.21 搭乘記實 TEMU1007-1008 [北機04編組]
2024.11.27 搭乘記實 TEMU1007-1008 [北機04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