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次 太魯閣自強號 花蓮-樹林
96(2007)年5月TRA開行第一批往返花蓮的直達太魯閣號,也正式開啟了北花2小時車程的輝煌時代。這一梯次中先挑選數班較熱門時段的車次改為TEMU,與現在的時刻表相比,共有6班車如下。
● 2035次(現218次)台北站09:50分開車。
● 1063次(現232次)台北站14:30分開車。
● 1069次(現282次前身)台北站17:50分開車(週五至日行駛)。
● 1073次(現256次)台北站22:05分開車。
● 1062次(現203次)花蓮站06:08分開車。
● 1066次(現已停駛)花蓮站14:17分開車。
時隔一年期間,97(2008)年5月再次開行第二批往返花蓮及跨線至彰化的直達太魯閣號,同樣有6班車資訊如下,本篇要討論的219次就是從97(2008)年5月首度出現的1094次太魯閣號開始說起。
● 1091次(現206次)台北站08:00分開車。
● 1086次(現278次前身)員林站07:24分開車、台北站09:20分開車。
● 1095次(現238次)台北站16:30分開車。
● 1087次(現271次)花蓮站10:40分開車(週一至五行駛)。
● 1094次(現219次)花蓮站12:30分開車。
● 1089次(現283次前身)花蓮站17:40分開車。
當時TRA僅有6組TEMU1000型太魯閣號列車,扣除預定備用及假日才開行的編組外,最多能夠使用5組列車開行每日行駛的車次。排定的時刻表對於從高雄出發的我來說非常不友善,能選擇的車次少之又少,除非我在台北過夜就能夠挑選清晨首班車或是夜間的末班車搭乘。從南部出發搭乘PP北上,最快也是中午時分才能抵達台北站,銜接往花蓮方向的TEMU在週末時段可以選擇226次,但在平日時段只能搭乘232次,然後經由南迴線返家。另外一個行程規劃的方式是從南迴線出發,搭乘301次DMU直接殺到花蓮站,轉乘219次到台北。我個人初期的環島旅行安排其實兩種行程都安排過,這是在TEMU車次較少時不得已的應變方式。
1094次是97(2008)年5月「新購Tilting傾斜式及EMU700型電聯車加入營運需要」改點時才出現的車次,也就是現在的219次。先前改點花蓮站在下午14點的1066次之前,都沒有適合的TEMU班次,中午的這個時間帶過去是PP的天下,花蓮站開行跨線的1031次PP直達屏東,這也是我先前搭乘過2059+1031次環島一週的最快銜接方式。開行新的1094次後,花蓮站中午就多了一班往台北樹林方向的TEMU可以搭乘。說到演變歷史的部分,本次改點開行了花蓮跨線至員林的1089次(現今283次前身)、1086次(現今278次前身),而由於TEMU1000型太魯閣號列車全數由台北機務段調度的狀況下,前後都需要加開台北花蓮的迴送車次,一班是樹林開往花蓮的1091次(現今206次前身),另外一班就是本文要討論的1094次(現今219次前身)。
細心的旅客可以從時刻表的資料發現,TEMU車次的演變及增班歷程並不是一次到位的,首先是第一批起源將舊有的PP車次提升至TEMU速,並改為太魯閣號編組,車次也只有少數的6-8班;實際上每天行駛的固定班次單向只有3班左右,分散在早上、下午、及晚上時段。接著在第二批開行跨線及北迴線列車時再增加單向3個車次,穿插在上述離峰的時間帶中,雖然班距還是有近2小時的空檔。第三次增班是開行週末時段的直達模式列車,這批直達車有多數後續改為每日行駛的固定班次並延續至今,慢慢將部分時段的班距降低到1小時左右。第四個時期是17組普悠瑪號加入營運後的大幅增班,最後再配合花東鐵路電氣化通車後的全新規劃,讓時刻表上的TEMU百花齊放,成為東部幹線運輸的主力車種。
1094次是當日跨線的1086次抵達花蓮站後,最後的一個編組運用,1086次出現後一直到改為278次,開行時間帶都沒有太大幅度的調整,始終維持在中午11點半到花蓮站,在月台略作清潔整備後即將要擔任1094次返回樹林。100(2011)年9月台鐵啟用新式車次編法時,1094次先改為217次,直到102(2013)年9月普悠瑪號加入營運,北迴線大幅增班後才正式改為219次。曾經有2年時間這個跨線編組改用普悠瑪號編組營運,但在105(2016)年10月配合台中高架化第一階段工程完工,進行年度時刻調整時,由於山線高架化月台全數增高為115公分,太魯閣號編組無法停靠,所有經山線的TEMU僅能以普悠瑪號營運。走海線的285、278次仍舊可以維持以太魯閣號編組行駛,也連帶影響219次一直是用太魯閣號的編組營運,不受影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