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le
新制編號:701次 莒光號 新左營06:24-高雄06:35
舊制編號:91次
與第一天旅行同樣的開始,因為今天的第一班車依然是112次自強號。過去印象中91次從台南站發車的時期,一直都是早上尖峰通勤族的最愛,無論是時間上或是車況都非常漂亮,特別是從台南到高雄這段平日上班時間非常多人搭乘。後來改成6點多縮短由新左營發車,這個時段就連平常日都沒什麼通勤族出來,今天這節車廂只有我一個人搭乘。
Route 8/Station 5-高雄
新制編號:112次 自強號(EMU1200電車組) 高雄07:00-台北12:00
舊制編號:1006次
西部幹線鐵路再快,也比不上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因此有了高鐵之後,我每一次的北上旅行都是搭乘高鐵,最快只要96分鐘就能到達目的地,如果換乘自強號則要4-5個鐘頭起跳。體驗過了順行環島跟逆行環島,第三天的行程一直不知道該安排什麼才好??第一天一定是順行,因為226次只有禮拜五六日才有,逆行的話彈性就很大,有想過把逆行環島排在第三天(前提是第二天訂不到275次),然後第二天排南迴線的商務車廂跟莒光號自由行。不過,這樣能搭的車次並不多,也沒有比較划算,商務車廂比照莒光號的排點只是座位比較高級而已,莒光號自由行當然就是比照莒光號收費。
既然如此,第三天就繼續著墨太魯閣號吧,重點在於西部幹線的太魯閣號之旅。早上搭乘112次自強號到台北,接著1小時後,剛好就是銜接從花蓮始發,即將開往彰化的271次太魯閣號囉。本次我跑到9車的位置,幫紅斑馬留下一張漂亮的大頭照,原本想說兩次的112次會不會都由PP代打,畢竟之前在橋頭站候車的時候,有一半的機會都是出現PP代打。這兩次搭乘我還滿幸運的,EMU1200順利登場表演,而且都是劃到4車的座位,編組也是同樣的一組。
紅斑馬今天狀況非常好,從高雄站出發就一路加速狂奔,似乎想說明它擁有時速120公里的實力。今天拍了一些飛奔的景色,例如經過捷運北機廠、興建中的南岡山站、嘉義站南邊的北迴歸線標誌,還有斗六站月台上的水果座椅,有柳丁、楊桃、跟出站速度快到已經糊掉的蘋果?彰化站的扇形車庫等等。本班車走海線,不會經過一連串的長隧道,奇怪的是列車從通霄到後龍車廂內的燈光跟空調幾乎全滅,一直過了後龍才又恢復。紅斑馬今天只晚2分到台北站,非常不容易。
Route 9
新制編號:271次 自強號(TEMU1000型太魯閣號) 台北12:50-彰化14:54
本來要去拍台北站的翻翻翻,那真的是一座太經典的時刻表了,不過為了找台鐵的便當花了太多時間,連唯一一張LED時刻表都拍糊了。今天的重點放在西部幹線的太魯閣號,大概是台北-彰化的區間,太魯閣號(TEMU)的引進我覺得非常有意思,首先它是完全由日本製造的列車,由日立公司出品,最高速度為150km/h,商業運轉最高速度為130km/h,實際上的營運速度跟PP差不多。比較特殊的是,TEMU在時速超過60公里的時候可以開啟傾斜機制,過彎的時候會向內傾斜車身,最大角度為5度。TEMU即使主要運用在東部幹線,仍有幾班TEMU還是延伸到西部幹線上,直達中部某些車站,班次不算多,但跨線列車還是有其存在的重要性。
順行方向:
278次 田中-台北-花蓮
282次 彰化-台北-花蓮
284次 新竹-台北-花蓮
逆行方向:
271次 花蓮-台北-彰化(六日變更為273次)
275次 花蓮-台北-新竹
283次 花蓮-台北-田中(五六日變更為281次)
TEMU的東西部跨線列車每天各三往返,278次為早班車,282、271為午班車,275為傍晚班車,284、283則為晚班車。因此住在南部地區的我,如果想感受TEMU的魅力,午班車的282跟271應該是我最佳的選擇。原本台北彰化間用PP跑的話大約要2個半小時的時間,部分太魯閣號的跨線列車行駛到中部地區,讓中北部的自強號多了一種選擇。雖然西部幹線不像宜蘭線多彎,但TEMU還是有其優勢,台北彰化間只要2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不過在TEMU上拍照不知道為什麼景物都會斜一邊???
Route 10/Station 6-彰化
新制編號:282次 自強號(TEMU1000型太魯閣號) 彰化15:44-板橋17:26
彰化站跟竹南站是鐵路的山海關,兩站都分為往山線跟往海線列車,不過彰化本身就是重要的調度車站。在月台候車的時候,發覺彰化站能拍的東西好多,例如有奔月的兔子、Q版的列車長、還有要發車就會快速奔跑的小綠人(小綠人沒拍到好可惜)。火車的部份大概除了柴聯自強號沒有以外,其他的車種應有盡有,剛剛好看到一列3組9節車廂的EMU300,也是都改裝成自動門跟LED先行板,預定擔任126次開往基隆。
回到正題,像本次我所搭乘的282次,是271次的回頭車,豐原到板橋之間直達不停靠,只要1小時21分鐘就到板橋。我只能說,四趟太魯閣號的搭乘就屬這次最令我驚豔,開車直接加速不稀奇了,一路狂飆出站,過道叉跟轉彎都不算什麼,真的很好奇TEMU真的只有130公里的時速嗎?感覺遠遠超過PP。中部路段預定停靠台中跟豐原兩站,這一趟有拍到山線跟海線的分岔處,還有成追線鐵路接進山線的地方,不過都是斜的!!!完全是名符其實的傾斜式列車,座無虛席,豐原到板橋不用一個半小時,沿途都是高速行駛,也沒有之前會減速再加速的情形發生。對照一下時刻表,原本用PP的排點,套用成TEMU排點沿途各站皆能縮短2-3分鐘左右,一路下來節省的時間非常可觀。
Route 11
新制編號:141次 自強號(PP) 板橋17:40-新左營22:09
舊制編號:1033次
282次開往花蓮,要在哪裡下車其實我考慮了很久,如果是週五可以在北部轉超優質143次,4小時7分就殺回高雄,平常日就沒有這樣的好康。143次之後的車次回到高雄已經都超過11點了,考量到晚上轉車的不便,最後一班車選擇有停靠新左營站的141次作為ENDING,好處是可以直接回家。不過呢,與上一班車的預留時間只有14分鐘,是本次所有行程當中最短的一次,星期二平常日的誤點情況應該是還好,希望可以順利銜接上囉。
我算是滿幸運的,14分鐘的轉乘時間我完成了買便當、買飲料、拍照,還有進站搭車的任務,坦白說非常趕,不建議預留這麼短的時間,至少半個小時應用會比較保險。最後一趟長程的自強號用PP收尾,由於目前台鐵的自強號以PP為主力,隨處可見,因此本次就不對PP加以詳述了。旅程結尾的時候通常都會來點驚喜,因為我又遇到事故了,本車一直都有約5分鐘的誤點,進彰化站的時候看到137次自強號停在月台,車門全開車上也沒有旅客,137次怎麼這時候會還在彰化站內?第一月台擠滿候車乘客,後來才知道137次本日有事故,改由後方的141次接駁旅客,因此141次今天增停田中站。可能是因為平常日的關係吧,雖然我看到月台上擠滿旅客,但是在我所搭乘的3車並沒有出現站票旅客,本來車上還有很多空位讓137次的乘客補滿了。最後一趟火車之旅,直接送我回新左營站,以誤點11分鐘作收,順利完成3,000公里的環島旅行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