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ttle
新制編號:701次 莒光號 新左營06:24-高雄06:35
舊制編號:91次
本日的第一班車算是接駁性質,因為我的第一段旅程從高雄站開始,自然需要一班由新左營開到高雄的列車轉乘。7點錢要抵達高雄車站,搭乘6:19分的區間有點太早,而6:41分的區間到高雄後只剩10分鐘轉乘太過冒險。看了一下時刻表,剛好有一班6:24分從新左營站發車開往台東的莒光號,到高雄大概還有20分鐘的充裕時間,可以讓我拍個照。決定搭乘後不知道這班車能不能劃這麼短的座位,想說就不要麻煩售票人員了,直接把TR-PASS當做無座票使用吧!
首次環島旅行的第一天是星期日,要不是為了配合226次的行駛時間,我並不想選在假日期間出遊,原因當然是怕人擠人跟列車大誤點。假日的早上天還沒亮,701次莒光號已經在新左營站3B月台待命了,沒有什麼人乘坐的車廂,或許到了高雄站之後人潮才會開始陸續出現吧。
Route 1
新制編號:112次 自強號(EMU1200型電車組) 高雄07:00-板橋11:51
舊制編號:1006次
到了高雄站以後讓我有點訝異,很久沒有搭火車來高雄了,為了鐵路地下化工程整座車站到處都是施工。目前只有使用兩個月台調度,原本的第一月台拓寬成標準的島式月台,停靠北上方向的列車;701次停靠的第二月台,則是負責調度南下方向的列車,至於第三月台跟第四月台已經拆除,正在施工中。
本次旅行打頭陣的長途列車是112次自強號,從高雄開往基隆,事實上112次的前身就是1006次;一樣是紅斑馬,一樣是走海線,終點站一樣是基隆,對我來說這班車有很深刻的意義,而且它也是我每天在橋頭站候車會目送通過的列車。表訂是用EMU1200型電聯車組行駛,不過偶而會用PP代打,這一次旅行的兩班紅斑馬都非常爭氣,順利出場應戰,我給予很高的評價。而且可能是因為行駛在都市裡,我覺得自強號並沒有很慢,部分時段真的可以感受得出全力奔馳的感覺。112次海線六站全停,所以從高雄到台北全程行車時間需要5個小時,這班車從新竹站開始就出現大量站票的旅客,中壢跟桃園當然也不例外,非常熱門,而且不分平日或假日時段。本次我將搭到板橋站,因為要準備銜接下一班往花蓮的太魯閣號列車,雖然是星期日的時段,本次車今日只晚5分鐘抵達板橋站,表現非常亮眼。
Route 2/Station 1-板橋
新制編號:226次 自強號(TEMU1000型太魯閣號) 板橋12:48-花蓮14:59
在板橋站停留約1個小時,接著下午的第一班車就是我非常嚮往的太魯閣號。中午過後,能讓我順行環島回新左營站的太魯閣號只有2班,一班是五六日限定的226次,另一班是每天行駛的234次。226次太魯閣自強號(樹林-花蓮)是目前東幹線下行列車中,唯一松山花蓮間直達不停站的列車,從台北到花蓮只要1小時59分,但週末限定。雖然下行列車中有另一班列車(208次,樹林-台東)一樣是松山花蓮間直達,不過用的是DMU行駛,時間則需要2個半小時左右。搭226次可以在花蓮銜接312次回家,時間上非常漂亮,到新左營大概晚間8點左右;如果是搭234次接314次回新左營,就已經接近午夜時分了。
我個人非常喜歡在板橋站換車,無論是捷運、台鐵、或是高鐵,轉乘方式都比台北車站來的方便許多。板橋站的弧形月台更是一大特色,這是我第一次搭乘太魯閣號,TEMU稱為傾斜式列車(Tilting Train),過彎的時候車體會傾斜以提高過彎速度,因此適合行駛於東部的宜蘭線,在多彎的宜蘭線TEMU可以發揮其優越的性質,反而在平直的北迴線與PP平分秋色。特別的是,TEMU開車的時候不像PP會滑行一段距離再開始加速,而是從月台發車時直接就感受的到貼背的感覺;板橋站是、台北站是、當然松山站也是。TEMU無論是在過道叉或是轉彎時,都能以較高速度行駛,因此列車晃動的程度比一般自強號來的劇烈許多,也感覺得出轉彎時車體的傾斜。不過不知道為什麼,TEMU在高速行駛一段時間後,會減速到接近滑行的速度再開始加速前進,在板橋站沒有機會好好欣賞TEMU,松山開車後直達花蓮,只要2個小時的感覺真不錯。
太魯閣號不發售站票,四趟旅程中列車長都有查票,這一趟則是松山站開車後開始查票,是位女性的列車長。雖然這一次沒有劃到海側靠窗的座位,欣賞美麗的海景,換個角度仰望山峰的壯麗,雲霧裊繞,似乎也是別有一種風味。
Route 3
新制編號:312次 自強號(DMU柴聯車) 花蓮15:27-台南20:38
舊制編號:2060次
226次抵達花蓮的半小時後,就可以銜接上312次繼續往高雄方向,312次柴聯自強號(花蓮-台東-台南),在星期日只能用搶手貨來形容,雖然還不到秒殺的地步,不過手腳不快還真的搶不到票。312次的前身大概就是2060次,這班車的優質在於花蓮到台東只要2個小時,台東到高雄也只要2個小時,沿途停靠7站而已,簡單來說就是花蓮到高雄只要4個小時多的直達列車。不過很特別的是,花蓮走南迴線的自強號中,只有這班車延伸到台南,可能是跟列車的調度有關係吧。第一天的順行環島想搭這班車,12/02是網路預售的首日,早早起床開好電腦等候,6:00整一到馬上登入台鐵的網站。幸好有讓我訂到一張花蓮到台南的312次全程座位,等到學校8:30分再上網看,312次台東到高雄的南迴段已經沒有了,倒是後面的228次跟314次還很多票。
花蓮站本日是陰天,搭乘完太魯閣號之後,接下來要搭乘的是柴聯自強號。312次由DR2900及DR3000混編,不確定是9節還是12節編組,但以假日熱門的程度來看,應該是4組12節的機率比較大。台鐵的柴聯自強號除了DR3100以外,其餘的DR2800/DR2900/DR3000皆已改裝為自動門,並加上LED行先板不過內裝上仍然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動就是。我搭的3車座位編號是5-44,這代表什麼意思呢?原來這一車沒有1-4號座位,取而代之的是一大塊空地是原始安全門設計的位置,不過大部分都被拿來放行李,然而像今天假日時分,擠爆的312次就很多站票旅客就站在這裡。從台東站開始就出現許多站票乘客,有很多旅客都是沒有買到座位直接站到高雄的,當然因為本班車終點站開到台南,平常日「高雄-台南」間也有很多通勤族搭乘。
環島旅行的第一天就讓我碰上事故,一路準點的312次一直到鳳山站為止都維持準點,到了鳳山之後列車長廣播說,因「新左營-高雄」之間發生平交道事故,目前高雄站無軌道可供本次車使用,將於鳳山站等候開車。隔壁停了一列北上的區間車,看樣子已經等很久了,大約停留半個小時後,決定312次先發車。可是到了高雄站臨時改為停靠第二月台,突然有一種過年的感覺,整個第二月台都是滿滿的人潮,LED上顯示18:00分往花蓮的311次自強號開車時間未定,還有一班往枋寮的區間車也是,這時候已經快要晚上八點了。不曉得事故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從新左營站發不出任何南下列車,連帶北上列車全數嚴重誤點,312次最後晚了快40分鐘才抵達台南,停靠2B月台。
Route 4
新制編號:141次 自強號(PP) 台南21:44-新左營22:11
舊制編號:1035次
西部幹線的自強號大多都是PP的天下,312次一票到底訂到台南站,之後還是要回新左營,原本想說這樣的短程票時間近一點再買就好,「台南-高雄」區間應該不至於賣光吧,結果還真的訂不到票,連現場窗口買都沒有。三天的車票取完座位券之後,決定加買141次從台南回來的班次,售票人員說本班車「台南-新左營」無座,問我是不是還要劃位?先前有提過TR-PASS本身就可以當作無座票使用,後來決定先不要買,不過同一班車的「新營-新左營」區間還有座位,我知道這是配票上的問題。由於跟上一段行程的時間上並不重疊,幾經決定之後加買「新營-新左營」的141次自強號車票,作為第一天環島的落幕班次。幸好跟前一班車有將近1小時的緩衝時間,雖然312次誤點40分鐘,在台南站接上141次還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呢,南下列車也因為平交道事故紛紛誤點,141次晚15分鐘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