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8次 EMU3000型新自強號 台東-台中
EMU3000型的加入,對於TRA來說無疑是提升中長途列車的主力,1996年引進的PP推拉式自強號列車共有32組,已經使用近30年時間,是目前西部幹線自強號的主力車種。而近期引進的兩款傾斜式列車太魯閣號及普悠瑪號共有25組(扣除2018年新馬事故報廢之普悠瑪號4號編組、2021年崇德事故報廢之太魯閣號7號編組),也就是說環島鐵路全線的中長途列車就靠這57組列車肩負運輸的重大任務。50組EMU3000型電聯車投入營運後,可以優先替換PP推拉式自強號及莒光號列車,也提供給旅客更舒適的乘車品質及更快的行車速度。過去負責東部列車維護的單位落在花蓮機務段,主要為各款DMU列車,北迴線及花東線電氣化完工後,東部幹線全線可以行駛各級電聯車種,花蓮機務段勢必要接收部分電聯車維護的業務。後期台東機務段也分攤了部分DMU列車的維護,讓花蓮機務段能夠接收8組普悠瑪號編組以及部分EMU500型電聯車,只是花蓮機務段的基地範圍不夠大,相較於台東機務段的規模真的相差不少,因此在EMU3000型的維護及調度上將優先配置給台東機務段。
目前已經在線上的EMU3000型列車因實際營運考量全數由台東機務段負責調度,未來全部編組到期後將回歸至各機務段運用。本次新開行的377、378次也是如此,簡單來說可以把它看成是371、374的DMU運用模式,也就是首班車從台東開始,末班車結束於台東。這個編組運用是由378次開始,開行至台中站後隔天再以377次返回台東,至於378次之前或是377次之後有沒有其他的運用方式,就等本次環島旅行後再來討論。這裡先留一個謎團給大家思考看看,過去由台北機務段調度的太魯閣號擔任408/421、426/441、438/411次的編組,如今改由台東機務段調度的EMU3000型列車營運,編組運用還是如此嗎???
實際上改為EMU3000型後,這串列車的編組運用改為以三組列車分別行駛411、426/441、408/421/438次的循環模式,原本從台北起迄改為台東起迄,未來新開行的車次就可以穿插在其空檔,或是重新調整編組運用。至於377、378次則是以新的編組運用,以二組列車分別行駛439、410/378、377次,雖然分散成三天實際上只需要2個編組就夠用,因為中午即返回台東的377次有充裕的時間可以銜接傍晚的439次,臨時抽換編組也是從439次開始,結束於377次。378次南迴段算是新增開的車次,時間上大概夾在422跟374次兩班自強號之間,並且378次台東站開車就直達潮州站,跟50分鐘前發車的422次停靠模式一致,只是下午這個時段南迴線的旅客數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充裕,或許在假日時段會明顯許多。4月2日是連假的第二天,422次我只有搭乘到台東站,隨即要在同站轉乘378次;422次過了花蓮站後,雖然是連假期間花東段的旅客少了很多,進入南迴線前的旅客大概只有坐滿車箱的一半。至於15:53分開車的378次有12節車廂,我所搭乘的11車大概只有不到10位旅客,搭乘率不算很好,更別說後方4分鐘馬上就還有一班往新左營的708次莒光號。雖然說378次的時段是原本西部幹線168次的開行時間,但EMU3000型不販售站票,原本沿途各站的通勤旅客只能改搭3032次區間快車,378次在西部幹線的搭乘率也不算很好,或許在連假的首末日搭乘人數會比較高吧。
2022.04.02 搭乘記實 EMU3010 [紅帶01編組]
2022.10.28 搭乘記實 EMU3080 [紅帶08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