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字頭的北東列車是從103(2014)年7月中旬,花東線鐵路電氣化通車後開始出現的營運模式。在此之前台鐵經歷了兩次重大變革,首先是引進兩款日系的傾斜式列車:TEMU1000型太魯閣號及TEMU2000型普悠瑪號,合計共27組,不僅先縮短了「台北-花蓮」間不到2小時達標的紀錄,後續更以3.5小時踏破「台北-台東」的優異性能,高速奔馳於東部幹線上。第二項是將使用已久的列車編號重新編訂,原本東西幹線數字交互參雜,順行或逆行方向不一致的狀況一併解決;改以順行方向為雙號,逆行方向為單號的統一模式重新排序編列,對號列車更以區域分為1字頭的西幹線、2字頭的東幹線,及3字頭的南迴線三種全新編號。


  此時無論是北迴線或是花東線列車,一律使用2字頭的車次編號,在103年花東線鐵路電氣化通車後,正式改用4字頭的車次編號作為往返台北台東的對號列車使用,2字頭則留給北迴線列車使用,意味車次的編碼又有新的變化。以TEMU來說,一開始往返北東的4字頭列車沒有現在時刻表上那麼多,最新一次改點是107(2018)年10月「高雄鐵路地下化通車、台中高架新增通勤車站、東部幹線增加林榮新光站」的年度大改點,時刻表上共有10對20班的TEMU往返台北台東,但花東線一開始大概只有安排6對12班的TEMU列車每日行駛,反而有4對列車初期是採週末加班車的方式出現,經過歷次改點及旅客人數的提升,逐漸轉變為每日行駛的班次。後續將針對部分班次的歷史演進及回顧紀錄來作說明,這也是陪伴我在這8年環島旅行中非常重要的珍貴回憶。

 

班距

 

台北站發車

402次 → [30min] → 406次 → [1hr] → 408次 → [1hr] →

412次 → [2hr] → 422次 → [2hr] → 426次 → [2hr] → 432次 → [3hr] →

436次 → [30min] → 438次 → [1.5hr] → 448次

 


  往返台北台東的4字頭TEMU班距,整體來說還算是平均,尖峰時間大概能維持1小時班距,離峰時間大約2小時,詳細討論的話還是有不小差異性。雙向每日發車18個車次,週末時段加發往返2個車次共20班次。
 

  台北站發車,首班4字頭列車是開往知本的402次太魯閣號,這也是平常日首班往花蓮的TEMU,除非是週末時段才有加開202次普悠瑪號作為輔助。南下方向大概可以分為兩個時段區間:412次前的早晨尖峰時段,412次後的離峰時段。早上是前往台東的熱門時段,過去在僅有DMU行駛的時期,即使是以直達模式排點,DMU的列車性能也要花費4.5小時左右的車程,換句話說早上從台北站出發,最快抵達台東站也是中午時分了。而影響車程的重要因素除了列車性能、停靠站多寡,花東線單軌區間交會、編組解聯/加掛等,非電氣化區間僅能以DMU行駛,列車性能就受到很大限制,最高時速只有110公里。考量到旅客搭乘人數,DMU車廂以全區間行駛似乎不符合效益,花東線區間需編組解聯為2組6車較為合適,而北迴線區間則以編組加掛方式,以3-4組DMU營運,遇到特殊節日更會出現5組15車的大陣仗。

 


[402次 → 406次 → 408次 → 412次]

  單線區間無論是何種車款,都會遇到列車待避/交會的狀況,即使是在花東線鐵路電氣化通車後,影響花東線運轉順利的最大原因,還是列車交會。如此,提升北東之間鐵路的效益就只能從減少停靠站的方向著手,但要如何分配直達車、半直達車、多站停靠的TEMU營運模式,就是可以特別提出來討論的重點。早上的4班北東列車,首班402次大概可以歸類為半直達模式,接著30分鐘後多站停靠的406次普悠瑪號擔任第二班次,這班車很明顯是前往花東線中途各站最好的選擇,比起以往需要在花蓮站轉車的風險,搭乘406次可以提前於11點前就抵達目的地,省時又便利許多。406次後1小時是早上的超級熱門車次408次開行時間,本次車直達花蓮站,僅停靠玉里後直達台東,3.5小時的車程同樣在11點左右就抵達台東。然後早上的最後一班車是9點左右的412次,這班車在花東線也是多站停靠,接著南下往台東方向就要進入離峰時段。這4班列車的排點及停靠站略有差異,可以提供給不同目的的旅客更多樣化的選擇,分散乘車壓力。

 


[422次 → 426次]

  一直到末班車前,4字頭TEMU大概都維持2-3小時左右的班距,在沒有特殊加班車開行的狀況下,該時段就只有這個班次開行。所有旅客無論是要前往花蓮、台東、或是沿途各站,都只能搭乘這班車,因此離峰時段的車票不見得比較好買。9點的412次發車後,下一班4字頭TEMU要等到11點的422次,這也是一班花東線多站停靠的列車,但如果真的沒有搶到直達花東線車站的車票,另一個可行的方式是先選擇其他班次往花蓮的TEMU,然後再轉乘422次繼續南下。接著台北站又是2小時的班距,緊接著是中午的熱門直達車426次太魯閣號,426次會這麼搶手除了是直達車3.5小時的排點外,另外一個原因當然就是距離前後都有2小時的班距。如果我要前往花蓮,沒有搶到426次勉強我還可以選擇後一班的228次,但如果我要前往台東沒搭到426次,就要等到15點的432次;如果我要前往花東線各站,搭乘426次我可以在花蓮或是玉里站繼續轉乘南下,所以這班車最熱門的搶手區間無疑是「台北-花蓮」區段。

 


[432次]

  下一班432次同樣也是熱門搶手,因為它距離下一班往台東的TEMU長達3.5小時班距,雖然週末還有436次可以輔助,班距還是需要等候3小時。432次在花東線採半直達模式,這班車的搶手原因大概在晚間19點就抵達台東,可以繼續銜接南迴線往高雄方向的列車,接下來的列車抵達台東站都已經超過晚間21點半了,無法繼續往南迴線。花東線各站前往南迴線或高雄方向的旅客,除了選擇末班跨線332次DMU外,也可以選擇432次銜接328次的組合,比起全程搭乘332次的行駛車程縮短約1小時左右時間。

 


[436次 → 438次 → 448次]

  過去DMU時期,台北站傍晚時段會連發2班往台東的列車,為了要在午夜前抵達台東,最晚大概在晚間18點前就要發車,輸運往台東方向的旅客。TEMU可以直達台東站後,末班車的時間大幅延後,也就不需要在傍晚前連發;平常日下午432次開行後,要等到18點半的438次普悠瑪號,這班車採半直達停靠站模式,抵達台東站已經是晚間22點半。週末時段,開行往台東方向的加班車436次太魯閣號,時間位於438次前半小時,算是分散原本438次的人潮。436次同樣採半直達停靠站模式,不過436次的開行主要還是為了隔日清晨的405次,由於台東站沒有備用的TEMU編組,早上時段如果要開行加班車,必須前一晚從樹林加開或是迴送列車至台東站。最後往台東的末班車是晚間20點的448次,距離前一班438次約1.5小時班距,448次是前往台東的末班車,但卻不是往花蓮的末班車。本次車花東線採多站停靠,方便沿途各站的旅客返程回家。

 

402_樹林-知本.JPG

406_樹林-台東.JPG

408_樹林-台東.JPG

412_樹林-台東.JPG

422_樹林-台東.JPG

426_樹林-知本.JPG

432_樹林-台東.JPG

436_樹林-台東.JPG

438_樹林-台東.JPG

448_樹林-台東.JPG   


 

台東站發車

401次 → [1.5hr] → 405次 → [1.5hr] → 411次 → [3hr] →

417次 → [2hr] → 421次 → [1hr] → 425次 → [1.5hr] → 431次 → [2.5hr] →

441次 → [1hr] → 445次 → [1hr] → 447次

 

  花東線鐵路尚未電氣化前,僅有DMU行駛於北東之間,無論是從台北站南下或是台東站北上,以直達模式排點的DMU需要4.5小時左右的車程,抵達終點站已經是中午時分。北迴線開始營運TEMU後,行車時間縮短為2個小時,那麼就看花東線電氣化後行駛TEMU,能夠再節省多少時間,就能看出電氣化的經濟效益有多高。答案揭曉,花東線以TEMU行駛最快只需要1小時27分鐘,全程「台北-台東」只要3.5小時,幾乎跟西部幹線以普悠瑪號行駛「台北-高雄」一樣車程,大幅縮短北東之間的距離。


  北上方向大概可以分為四個時段區間:401-421次前的上午離峰時段、421-431次之間的尖峰時段、431-441次之間的下午離峰時段、還有441次後的傍晚尖峰時段。

 


[401次 → 405次 → 411次 → 417次 → 421次]

  台東站發車的首班4字頭列車是401次普悠瑪號,以往只有北迴線的203次能在上午9點前抵達台北,滿足商務旅客及重要會議人士的需求,為了同樣能在上午9點前抵達台北,401次提早於清晨5點就從台東站發車,採半直達停靠站模式北上,只需要3小時42分車程。401次開行後,如果是週末期間第二班北上TEMU是6點半左右的405次太魯閣號,班距是1.5小時;就假日期間早上北上的旅客非常多,405次同樣採半直達停靠站模式的排點,車票依舊搶手熱門。


  而在沒有開行405次的平常日,台東站在5點的401次發車後,就要等到8點左右的411次普悠瑪號,TEMU班距長達3小時,中間只有穿插一班多站停靠的DMU。這部分可能也和列車運用有關係,前一日南下的兩列TEMU分別擔任隔日的401、411次,接下來的北上列車從417次開始,都是當日由台北站開下來的返程列車擔任編組運用。411次開車後班距同樣是3小時,才是下一班北上的TEMU 417次,接著2小時後,是408次的回頭車421次太魯閣號。

 


[425次 → 431次]

  中午過後有一個小尖峰時段,13點左右發車的421次北上後,緊接著14點整是多站停靠模式的425次普悠瑪號,班距縮短至1小時。而425次後的1.5小時,另一班多站停靠模式的431次普悠瑪號於15點半左右開車,這兩班車主要服務花東線各站的旅客前往北部,無須在花蓮換車。

 


[441次 → 445次 → 447]

  431次開行後又出現一個離峰的2.5小時長班距,一直要到接近傍晚18點才有北上的TEMU列車。這班441次太魯閣號是南下426次的回頭車,採直達排點,只要3.5小時就抵達台北站,長期以來一直是台東站傍晚時段的北上熱門車次。傍晚是台東站的尖峰時段,過去DMU時期這個時間差不多就是要開行往台北的末班車,才有機會在午夜前抵達台北。如今末班車以TEMU編組營運,時間大幅延後到晚間20點,441次後班距大約為1小時,19點有一班北上的445次,而末班447次的開行時間則是晚間20點。

 

401_台東-樹林.JPG

405_台東-樹林.JPG

411_台東-樹林.JPG

417_知本-樹林.JPG

421_台東-樹林.JPG

425_台東-樹林.JPG

431_台東-樹林.JPG

441_知本-樹林.JPG

445_台東-樹林.JPG

447_台東-樹林.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江子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