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類別:高雄捷運 KRTC
路線線別:紅線
車站編號:R19
車站名稱:楠梓加工區
英文名稱:Nanzih Export Processing Zone
車站位置:高雄市楠梓區瑞屏里加昌路598號
車站結構:高架三層島式月台
站體長度:170公尺
出入口數:6個出入口
期待6年,從高中時期的等待,再次整整跨越了大學4年,在進入研究所的第一年寒假,終於在期盼中,看見高雄捷運紅線的完工通車。過去搭28路公車通勤的日子,正式走入歷史,紅線北段服務的主要是部落地區的民眾。
R17 世運站:軍校路、左營大路、中海路沿線。
R18 油廠國小站:右昌、莒光地區。
R19 楠梓加工區站:楠梓加工區、德民路沿線、後勁。
R20 後勁站:後勁地區、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R21 都會公園站:楠梓市區、高楠陸橋沿線。
R22 青埔站:橋頭新市鎮、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R22A 橋頭糖廠站、R23 橋頭火車站:橋頭地區。
(還有未來的R24 南岡山站:岡山地區)
在4月份捷運公司第一個月正式營運報表中,可以發現紅線北段的這幾個車站,在搭乘人次上都不及市中心的車站,即使如此,從台南方向要進入高雄市區,卻必須經過同樣的道路,選擇性並不多。因此大眾運輸如何將市區與郊區做一個緊密的結合,將商業與觀光兩相平衡,我想是一個完整的都市結構,所必須要考量的條件。
車站站體軌道有隔音牆的設計,這在紅線北段很常見,上面有標示往岡山或往小港的告示牌。從R18 油廠國小站到R20 後勁站之間,有一個90度的轉彎,同時月台的設計從側式變為島式,再轉換為側式,風格多變化,R19跟R20間也設置了袋狀軌,提供未來開行區間車之用。本站月台層在三樓,天氣晴朗的時候,向南可以遠眺遠方的半屏山與中油煉油廠,往西南可以看見R18 油廠國小車站,以及趕工中的世運主場館,往北則是密集的加工出口區廠房。
紅線高架路段並沒有月台門的設計,在正式收費後不久,高架路段的車站月台邊有設置兩道偵測儀,防止有人或物品掉落軌道,地上有跟台北捷運一樣的紅燈,當列車進站前燈光會開始閃爍,告知旅客列車進站的資訊。月台層上方以鋼骨結構為主體,營造出工業城鎮的風格,灰灰冷冷的感覺,似乎被南台灣熱情的陽光給消滅不少。晴朗無雲的天氣,站在本站的月台層上,感受到的是微風的吹拂,以及視野遼闊的面貌。搭乘電扶梯到二樓,寬敞的月台層並不像前兩個車站,將出入口閘門與月台層放在同一樓。
R19 楠梓加工區設置有6個出口,居全線出口數量第三多,僅次於R10 美麗島站、R4 高雄國際機場站與R8 三多商圈站。除了通往加工出口區的1號出口最大,其他的出口都只有一座電扶梯或是電梯,作為分散人潮的目標之用。1號出口面對加工區出口,搭配一個遼闊的穿堂,顯得氣勢磅礡。其餘2-6號出口都只有簡單的裝飾,站體內的玻璃都有一些美麗的造景。
出入口 1 【加昌路(北)、楠梓加工區大門正前方】
楠梓加工出口區.衛生所
出入口 2 【加昌路(南)】
宏毅新村
出入口 3 【加昌路(南)】
宏毅三路
R19 楠梓加工區站是我每天的起點,也是晚上回家的終點,走往捷運車站的路途中,看到過去自己等公車的站牌,心裡的感覺很複雜。過去常常等了3、40分鐘的公車,覺得稀鬆平常,通勤來回不包含等車的時間,至少就需要兩個小時。由於這是我每天進入的主要車站,針對觀察車站的各項細節,也比其他車站來的仔細。3月9日以後,我有更快速更舒適的選擇,一個小時的車程縮短為15分鐘,隨時隨地都有車可以搭乘,列車班距6-10分鐘,現在的我都感覺到似乎有些漫長。R19 楠梓加工區站位於加昌路上,緊臨加工區出口旁,對於後勁地區的居民來說,R19跟R20兩個車站,其實都離後勁的中心有段距離。
本站也是目前唯一有過夜間拍攝的車站,在初期營運的時候,清晨時分車站大約5點50分就開始營運,空蕩蕩的大廳,月台層也沒有人,天空呈現昏暗的魚肚白,一天的開始,似乎就要隨著捷運列車的出發,奔向未知的旅程。
出入口 4 【加昌路(南)】
後勁農會.後勁夜市
出入口 5 【加昌路(北)】
楠梓加工出口區
出入口 6 【加昌路(北)】
加工育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