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線通車第二天,昨天因為颱風下雨沒趕上首航,今天難得有空,就決定前往美麗島站轉搭橘線,試乘看看高雄市的第二條高運量捷運線,順便為後續車站的拍攝稍微考察一下。不急著去R10 美麗島站,從家裡附近的R19 楠梓加工區站上車,先往北搭到R23 橋頭火車站,然後再下行,各站的票價表都已經填上橘線的車資。除了R24 南岡山站暫不營運以外,而列車上的路線圖,橘線部分的「暫不營運」貼紙也都被全數撕掉了。

 

  同時紅線R10 美麗島站也正式營運啟用,紅線列車途經美麗島站時不再廣播「本列車將不停靠美麗島」,原有LED「 --- 」及「 R10 (Temp. out of service )」的顯示資訊正式走入歷史。「 --- 」的部分改為「 美麗島 」,「 R10 (Temp. out of service )」也更改為「 Formosa Boulevard」。

 










 

  另外,期盼已久的轉乘廣播也終於出現,

國語:「下一站,美麗島。往大寮、西子灣方向的旅客,請在下一站換車」
台語:「後一站,咪磊ㄉㄜˋ」
客語:「下一站,米哩哆」
英語:「Next station is, Formosa Boulevard. Passengers for Daliao or Sizihwan, please change at the station.」

 

  可是我總覺得廣播的流暢度有點卡卡的,不是很順,而且感覺好像也不是同一個人的聲音,似乎有剪接過。紅線加入美麗島站營運之後,R11 高雄車站、R10 美麗島、R9 中央公園三站間的距離變得很近,高雄車站開車沒多久就準備進入美麗島站,廣播速度還可以,反倒是橘線的美麗島站廣播就顯得很趕。抵達美麗島站紅線R10車站後無法直接在B2轉換層換車,因為免費期間紅線列車仍然正常收費,所以紅線的旅客必須先從B1穹頂下的閘門出站,然後再從O5車站的閘門進入橘線月台層。




 

  原本想說月台層會有爆滿的人潮,實際上也還好我覺得可能跟方向有關係,今天我的行程安排先往東到終點OT1 大寮站,然後往西再搭到O1 西子灣站,最後再回美麗島站,上下行各一趟。擇往大寮方向的月台,出乎意料的人潮沒有我想像的多,下午三點多的時段,旅客比較多的反而是家族親子團,阿公阿媽團比較少,後來才發現都藏在列車上。往大寮方向的列車進站,車上大概有七成旅客吧,我還有坐到位子耶,一路向東行,感覺橘線從美麗島一直到鳳山中間這幾站距離都很近,車子出發沒多久就又預備進站了,聽到新的廣播以及LED顯示,心裡其實還滿興奮的,因為這是一條全新的路線。

 

  一路上有人上車有人下車,但是車上始終不會很擁擠不像紅線那時候的擠沙丁魚廣播的部分我覺得台語的速度好像有比較快例如像「文化中心」、「五塊厝」、「衛武營」。然後客家話有幾個站念法感覺很特別暨「凹子底」站後「五塊厝」站的客家語我覺得最特別。高雄縣境有五個車站從「鳳山西站」開始沿途各站都有民眾上下車感覺應該是通勤族而非試乘的遊客。「大東」站是高雄捷運全線唯一一座疊式月台往西子灣方向月台在樓下B3往大寮方向月台在樓上B2彎曲的月台讓月台與列車之間的空隙成為媒體的焦點列車長也會廣播提醒民眾要小心。雖然說橘線全線行駛需要28分鐘可是我覺得到大寮好快沒多久就到終點站大寮了從地下段出了隧道口來到平面看到一條條的機廠軌道後馬上就進入大寮站月台天氣不錯陰天有點熱很難想像昨天還是颱風過境的天氣。

 

  OT1 大寮站很特別,月台層在一樓,但是穿堂層設置在二樓,月台就像一座孤島被重重軌道包圍住。列車行駛到本站會調頭回西子灣,等車的時候四處看看周圍風光,到處都是農田非常純樸,從大寮站搭車到鳳山國中站時,有一種從鄉村來到都市的感覺。逛著逛著,發覺大寮站有一個站務人員超帥的,雖然他在跟別人說話,可是我躲在月台上的大寮站位置圖後面,假裝在看上面的資訊,事實上是在偷看他,很帥下一次去大寮站拍照的時候有機會再拍下來。最後是橘線的轉乘廣播

 

國語:「下一站,美麗島。往小港、橋頭火車站方向的旅客,請在下一站換車。各位旅客您好,下一站將開啟右側車門。」
台語:「後一站,咪磊ㄉㄜˋ」
客語:「下一站,米哩哆」
英語:「Next station is, Formosa Boulevard. Passengers for Ciaotou Station or Siaogang, please change at the station. At the station, door will be opened on right hand side.」


  英文部分念的有點急,因為西行O6 信義國小離O5 美麗島站很近,上面全部念完列車也進入美麗島站月台了,一路向西我所乘坐的第一節車廂始終都沒有擠爆,一直都有空位,美麗島站過後我旁邊還有三四個位子沒人坐。橘線站距比紅線短,一樣平穩,最後在O2 鹽埕埔站開往終點站O1 西子灣站的路上,列車感覺晃動的頗厲害,路線圖上是個大轉彎,而且隧道實際上有通過高雄港第三船渠底下的部份。

 

  終點站O1 西子灣停靠在第二月台,雖然它是以特窄式月台設計,但我覺得寬度還好,如果列車發車密度夠高,能將湧入的人潮即時帶離車站,其實不至於擠爆。樓梯上一直都有不斷下來的民眾,一群一群像波浪一樣,加上原本就賴在車上不走的老人團,一班車很快就客滿了。感覺就像當時紅線試乘那樣,人潮普遍都往西子灣方向前進,另一端的大寮就顯得比較冷清(人還是很多啦,相比較而言)。O2 鹽埕埔站要上車的人就要擠擠擠,O4 市議會站沒啥人,一大部分人是要在美麗島站轉乘紅線列車,整體來說我覺得橘線試乘的品質沒有紅線來的差,還算可以。而美麗島站開始營運後,應該會是目前高雄捷運所有車站中最漂亮,搭乘人數也可能居冠的一站,猜測中不知道回歸正常收費後會是怎樣。

 

  橘線開放的第二天,跟前一日五萬兩千人次比較起來,今天是平時上班日。根據高捷的統計資料,本日上午六時三十分到八時三十分的尖峰時間,橘線有四千多搭乘人次,與紅線相比較,當時紀錄為一萬五千人左右,略有差距。可是我發覺一點很重要的關鍵,或許是因為橘線即將(已經)通車的原因,紅線這幾週的人次有很明顯增加的趨勢,就算是平常的離峰時段,車上還是有六成左右的人。加上橘線開通,市區內幾乎每一站都有長長的人龍在候車,當然也包括紅線R10 美麗島站。捷運8月份的運量出爐,仍然是R11 高雄車站位居第一,但在下一個月份的報告中,第一名的寶座究竟會不會讓賢呢?值得好好留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江子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