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png

2019B_G01-303次.JPG

2019B_G02.JPG

2019B_G03.JPG

2019B_G04.JPG

2019B_G05.JPG  

●  303次 南迴線柴聯車 新左營 → 花蓮



  303次的排點也跟301次有很密切的關係,早期在南迴線單向只有8班車的時期(自強號4班、莒光號4班),每日往台東方向的首班車是91次莒光,也就是之後的301次。接著第二班車是從台中開來的跨線2051次DMU,這是現今371次的前身,中間並沒有安排其他對號車次。時間回到94(2005)年7月暑假,當年度TRA開行了兩對直達DMU,一對是「台北-台東」間的1079/1080次,另外一對是南迴線「高雄-花蓮」間的2059/2060次,其中的2059次也就是現今303次的起源,2060次則是現今324次的始祖。



  東行的2059次屏東開車後直達知本,幾乎就是現在的303次「高雄-台東」區間排點,然後花東段更是只有停靠玉里一站就直達花蓮,車程只要2個小時。新的2059/2060次「高雄-花蓮」區間車程縮短為4小時,一登場就立刻成為TRA的招牌列車,2組6車的編組運用讓這對車次的車票幾乎是天天搶破頭,遇到週末連假更是炙手可熱。有幸在當時曾經搭乘過2次的2059次全程,即使是平常日,我也有過需要分段買票的經驗。2059次在上午8點半左右由高雄發車,經過4個小時的車程於中午12點半抵達花蓮站,由於停靠站少,所以只要花東線上交會列車沒有太大的延誤,要準時抵達花蓮站並不困難,要繼續銜接北上的TEMU也很方便。整體來看,無論是在東幹線或是南迴線,直達車真的有其市場需求,直到TEMU加入戰局後,一切又將風雲變色。



  在花東線電氣化完工前,花東線及南迴線僅能行駛DMU列車,跨線的「高雄-花蓮」或是「台中-台東」區間即使是一車到底,DMU的車程還是要將近5個小時。301次與303次相輔相成了一段時間,直到TEMU行駛到台東後,部分跨線車次能夠選擇在台東站轉乘,不再需要全程搭乘DMU。台東站上午的北上TEMU排點,首班車401次大約在5點多就發出,除了週末時段有加班405次外,平日第二班北上是8點的411次,要轉乘這一個車次只能搭乘高雄的首班333次DMU才有機會,再來第三班就要等到接近11點的417次。前述說過301次要轉乘417次需要等候超過1小時的時間,但303次的排點可以讓旅客在知本或是台東站,轉乘417次繼續北上花蓮或是台北,車程比搭乘原本的303次DMU還要短。我當然明白很多旅客偏好一車到底,不用換車的特性,但面對行車時間較短以及車輛較新穎快速的兩大優勢,轉乘開始成為旅行中一種新的習慣。



  於是乎301次與303次重新調整停靠站,兩個車次的南迴段變化不大,反而是在花東段301次改為停靠玉里、瑞穗兩站的直達模式,而303次承接原本301次的所有停靠站,花東線區間車程延長至3小時。但搭乘303次往花蓮的旅客,可以在台東站轉乘417次TEMU,事實上以這樣的轉乘方式最快3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花蓮,時間節省更多。

 

2059A.JPG

2059B.JPG

2059C.JPG  

2019B_G11.JPG


2019B_G12.JPG

2019B_G13.JPG

2019B_G14.JPG

2019B_G15.JPG

2019B_G16.JPG

2019B_G17.JPG

2019B_G18.JPG

2019B_G19.JPG

2019B_G20.JPG

2019B_G21.JPG

2019B_G22.JPG

2019B_G23.JPG

2019B_G24.JPG

2019B_G25.JPG

2019B_G26.JPG

2019B_G27.JPG

2019B_G28.JPG

2019B_G29.JPG

2019B_G30.JPG

2019B_G31.JPG

2019B_G32.JPG

2019B_G33.JPG

2019B_G34.JPG

2019B_G35.JPG

2019B_G36.JPG

2019B_G37.JPG

2019B_G38.JPG

2019B_G39.JPG

2019B_G40.JPG

2019B_G41.JPG 2019B_G42.JPG

2019B_G43.JPG

2019B_G44.JPG

2019B_G4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江子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