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B_A01-新左營站.JPG

2019B_A02.JPG

2019B_A03.JPG

2019B_A04.jpg

2019B_A05.jpg

2019B_A06.jpg

2019B_A07.jpg

2019B_A08.jpg

2019B_A11.JPG

2019B_A12.JPG

2019B_A13.JPG

2019B_A14.JPG

2019B_A21.JPG

2019B_A22.JPG

2019B_A23.JPG

2019B_A31.JPG

2019B_A32.JPG

2019B_A33.JPG  

 

● 高鐵左營站:2006年10月31日啟用

● 台鐵新左營站:2006年12月1日啟用

● 高雄捷運左營站:2008年3月9日啟用

● 高雄新站(捷運高雄車站):2018年9月5日啟用

● 高雄新站(台鐵高雄站)、高雄鐵路地下化:2018年10月14日通車啟用

 

●  Departure.出發/序曲

 

  過去20年時間,對於生長於北高雄地區的我來說,意義非常重大;這20年的蛻變,尤其是交通部分幾乎是呈現光速般的成長。很難想像我小的時候沒有高鐵、沒有捷運,只能搭公車代步的階段已經成為歷史,就連搭火車都是一種很複雜的感受。離我家最近的車站是楠梓車站,但即使是搭公車距離也不短,要先穿越俗稱楠梓百慕達的楠梓陸橋,然後才能繞進楠梓市區。以往的公車班距能在20-30分鐘已經很不錯,10分鐘一班的路線大概只有市區的100路百貨幹線或是205路中華幹線才有能力達到,錯過一班車要再等半小時是很常見的事情。大學以前我很少搭火車,雖然從高雄搭區間車到楠梓只要10多分鐘,但要轉乘公車回家可能就要多花1小時車程,我乾脆直接從火車站搭28路或301路公車回家還比較便利。



  直到105(2006)年我大學畢業前夕,全新的高鐵左營站、台鐵新左營站接連完工啟用,原本左楠地區僅有的楠梓、左營的兩個車站,瞬間增加了一座一等車站「新左營站」,而且與高鐵左營站共構,立刻成為北高雄地區重要的轉運車站。楠梓、左營兩個車站只有停靠部分莒光號與通勤電聯車(區間車),對於居住在北高雄的市民來說,要搭乘自強號唯一的選擇就是要跨越半個高雄市區的距離到高雄車站搭車。回程也是,我很能夠體會什麼叫作「過家門而不入」的意義,每次南下自強號通過楠梓陸橋下方的時候,明明右手邊不遠就是我的家,還可以看到煉油廠的煙囪,可是列車一直要到高雄站才會停車,我還要搭乘40分鐘到1小時的公車才能回家。幸運的是,新左營站啟用後2年,高雄捷運紅線也完工通車,我終於可以離開以公車代步的生活,晉升為捷運通勤族。高雄捷運對我的意義就像是長了一對翅膀,以往搭公車到高雄車站要1小時,到小港順利的話1.5小時,現在到新左營站只要7分鐘,到高雄車站16分鐘,到小港35分鐘,而且班距4-8分鐘就有一班車,再也不用在烈日豔陽下或是颳風下雨的公車站牌前候車。



  用了那麼長的篇幅只是想表達出,高鐵左營站、台鐵新左營站、高雄捷運的出現對我的生活影響變化有多大。這10幾年改以捷運代步的我,到高雄市區不再遙不可及,大學加上研究所的7年時間,我都是搭乘捷運通勤,而環島週遊則是從畢業後進入職場才開始產生的興趣。會喜歡搭乘傾斜式列車(TEMU)除了它優異的高速傾斜功能外,能夠欣賞花東的美景更是我歷年旅遊最大的享受,只是TEMU主要行駛於東部路段,偶有部分班次跨線到中部地區,位於南部的我要搭乘TEMU並不容易,只能前往北部才能順利轉乘。每一次的旅行,要如何開頭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功課,啟程的第一個班次從新左營站出發,在新左營還不是每班自強號都停靠的時期,我還是得到高雄站搭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江子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