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4DX體驗獻給了2015年的台南威秀,剛好就是三年前的《侏羅紀世界》;4DX沒有規定一定要搭配3D,也可以一般數位4DX方式播映,前次欣賞《侏羅紀世界》的4DX都同時搭配3D,優點是觀賞的品質提升很多,另一方面票價又再提高不少。高雄威秀位於大遠百13樓至16樓,共有16廳:編號1-15號(扣除4號)是大型的14座影廳,包含第1廳的4DX及第3廳的IMAX,另外還有2座小型的GOLD CLASS影廳,類型齊全。4DX廳位於13樓售票處旁邊的第1廳,僅有8排(順序為A-H排,其中D、E排為最中間排數,全廳共92席);每排又分為3組共12座,每組4個座位同步連動搖晃,因此第1廳最中間的位子就是D、E排的6號跟7號。威秀網頁上的座位表將每一排6、7號之間分開,看起來像是有隔一條走道,事實上5-8號是同一組座位。決定首映當天就去觀影,提早購買預售票時,E排的中間5、6號已經售出,我個人其實覺得6號的角度方位會比較好一些,退而求其次選擇了7號座位,但還是正中間的好位子。
這是我首次來高雄威秀看電影,從R8三多商圈站的1號出口可以直通大遠百B1層,如果是要看電影的觀眾進場動線其實很方便,根本就不需要走出捷運站。進入B1層在麥當勞右轉後上電扶梯到1F,眼前的8台電梯都可以搭到12樓,12樓其實還不是威秀影城的空間,必須直走搭電扶梯再往上1層到13樓才是高雄威秀的售票處。售票處空間其實不算大,晚間去看電影的時候人山人海,因為13樓的售票處旁邊就是1-9廳,往上到15樓是10-15廳及Gold Class。場次開演前5分鐘才會開放進場,所以購票的觀眾、買餐點的觀眾、1-9廳的觀眾都分散在13樓的電扶梯周圍空間,顯得有些擁擠;每個影廳就相鄰在隔壁,稍微逛了一下IMAX 3號廳就在不遠處。搶在首映當天就來欣賞,傍晚下班後最適合的一場4DX是19:30的場次,有搭配3D;買預售票的時候還好中間E排的7、8號都還是空位,趕快訂下7號的位子。每天其實陸陸續續都有新增的售出位置,直到下班前再上網看了一下,這個場次中間座位的A-H排全部售出,只剩下左右零星的第一、二排空位而已。
威秀的4DX-3D三年前曾經介紹過,標榜有Motion/Light/Scent/Wind/Water等各種聲光效果,不過我覺得前次的《侏羅紀世界》第一集4DX的應用較為豐富,例如從片頭的搭渡輪開始,所有4DX效果一起啟動,非常精彩,隨後所有精彩的特效配合4DX動態的五感體驗,恰到好處如同身臨其境。這次有些可惜的是,該有的效果都有出現沒錯,只是跟第一集比較起來遜色不少,很多效果出現的時間點感覺有些突兀,中間一些內心戲的橋段也沒有應用上4DX效果,本次的4DX內容說明如下:
(1)Motion:本身除了椅子底部會震動以外,比較多的是像遊樂設施那樣的椅子前後/左右/上下搖晃,大致上來說用得最多的就是這項,舉凡搭飛機、搭船、開車、驚慌的時刻等等,幾乎都有用到Motion的效果。照理說用最多應該是要感受最深,但是本片的Motion反而常出現在鏡頭移動的時候,幅度並不大;而搭玻璃球墜海的那段感覺Motion應用的沒有很好,這一段如果震動、風吹、噴水、噴霧全部一起使用效果會精采很多,類似於第一集滄龍出水的段落,心裡有些小失望。此外,《侏羅紀世界》第一集凌空飛越的手法非常純熟,配合Motion真的可以讓觀眾身歷其境,無論是搭飛機在天上或是俯瞰樂園全景;可能是因為期待很高,第二集的Motion效果反而沒有預期中的精彩。
(2)Light:光的部分主要是閃電的效果,在《侏羅紀世界2》開頭部分跟後半段莊園場景,都是發生在大雨的夜裡,這次閃光的部分應用很多。
(3)Scent:包含泡泡、噴霧跟氣味等等,《侏羅紀世界2》的噴霧場景用在火山爆發,三個演員跟恐龍群一起奔跑的時候最為豐富,不過因為太多噴霧可能會讓整個影廳霧濛濛一片,噴霧似乎只有從第一排前方噴出來,所以看起來像是發生在影片內,而不是在自己周圍,當然也不會實際飄到座位這邊。氣味跟泡泡完全沒有,可能是因為這一次的主題是火山爆發,後半部著重於室內空間的戲碼,要營造大自然的氣味好像沒有什麼機會,除非是接近片尾的氰化氫氣體(毒氣)釋出。
(4)Wind:上方的風扇幾乎沒有在吹,風這次用得很少,《侏羅紀世界》第一集中直昇機起降及飛行或是俯瞰島嶼時配合得相當好,大概在戶外移動的大場面幾乎都有,例如搭乘渡輪的場面風一吹真的就有搭船的感覺。第二集無論是片頭在海面下的搜尋,或是大雨中的橋段、前半段的火山爆發逃難及營救恐龍、後半場的大雨莊園夜戲,用到風的機會並不高,比較起來反而是Scent在第二集用的比較豐富些。
(5)Water:水霧是我最期待的部份,嚴格來說還是有分成水跟霧兩個區別(霧的部份比較偏向Scent)。《侏羅紀世界2》從片頭的海面下/大雨中場景一路噴水,開場就噴很大非常過癮,因為沒有想到第二集會用雨天來作開場,本來想說不知道從哪個片段才有噴水的情景,但噴很大次數卻沒有第一集多。一定要挑剔的話,4DX效果我個人最滿意的就是水的部份,不過雖然這一次的故事內容有三分之二都在雨中,實際上噴水的機會比上次少很多;換句話說,如果劇本設定改為晴朗的天氣,即使是晚上也用不到噴水的效果,大打折扣。
來說心得,《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的故事內容我覺得很有深度,這一集其實講更多的是人性的貪婪,而原本應該屬於大家的公園/世界,最後卻淪落為私人的收藏品。如果說《侏羅紀世界》第一集的主軸是「從毀滅到重生」,那麼這一集講的是「從毀滅到毀滅」;還記得三年前那個全新開幕的樂園新世界,一開場就淪為廢墟,時光似乎已經經過數十年而被遺忘,但就片中設定僅僅是樂園關閉後3年後的光陰。相較於現實,《侏羅紀世界》第一集距離JP3超過10年的時間,對觀眾來說10年的時間是個很大的挑戰,也是很大的創新。因此《侏羅紀世界》第一集上映的時候,樂園大門一開後的世界,轉眼將記憶拉回10年前與現在完美融合,即使對於劇情還是有很多的爭議,我覺得第一集成功扮演了承先啟後的角色。現實中第二集距離前作只有3年時間,或許在故事敘述上很難再有比第一集更大的突破,但如何才能有更多的創新迎向未來,這也是觀眾進場欣賞電影最想要知道的答案。
第二集的演員角色非常分明,正反兩派相互對立,雙方都有一些內心的掙扎及無奈。男女主角領軍的正派,加上演技令人驚豔的醫生與工程師,還有小女孩梅西,扮演的是守護生命的角色;而反派中的獵人、收藏家、拍賣師,其實也就是人性的現實面,搬到檯面上就是這麼不堪與冷血。大自然的力量是無法抵抗的,火山爆發象徵的似乎就是再一次毀滅恐龍的存在,即使是人類或是其他生物,在島上無一倖免;搭船離開島上的最後一幕,一隻恐龍在碼頭邊消失於火山熔岩當中,雖然殘酷但這就是大自然的安排,如果恐龍不存在了當然就不會有後續更多的死亡,一切都肇因於人類的私心。從網路上的影評,很多觀眾都對這一幕感受很深,它很類似於JP1女科學家Ali首次看到腕龍的場面,也像JW1中Claire撫摸臨死恐龍的場景,而人類面對生命的消逝卻無能為力,心裡還是想做些什麼。
《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致敬JP的第二集失落的世界,從一開始營救的橋段,很像當年一群獵人捕捉恐龍的場景,當然其中還有很多彩蛋出現,和JW1向前三集致敬的理念不同,JW2幾乎像是JP2的翻版。而由人類製造出來的怪物恐龍,最終當然也不會臣服於人類,依舊大開殺戒。只是這一次不再是籠子內或籠子外,也不是公園內外或是島上的差別,人類想保留恐龍這個物種勢必要面臨與恐龍共存的問題,牠們比人類還要早出現在地球上。影片最後一幕小藍望著遠方的城市,代表的是未來面對這樣一個可能會使人類滅絕的物種,還能用任何法律或是規定來做規範嗎?未來的《侏羅紀世界》將是恐龍與人類共存,如果當牠們的智慧超過人類,那麼滅絕的物種有沒有可能就會是人類呢?
這一次推出的版本非常多元,2D、3D、4DX、IMAX應有盡有,第1刷當然先保留給最精彩的4DX-3D版本,考量到平日下班後適合的電影時間,其實我本來是想看4DX版本就好,不用硬性要搭配3D。而第2刷在今天進場前就已經做好決定,雖然還是為了配合電影時間還是忍痛加上3D,但下一刷我想看IMAX-3D版的《侏羅紀世界2》,因為我覺得這次就算沒有4DX的效果對於劇情的感受其實影響不大,想看看IMAX的高精緻度對於觀賞感覺有沒有加分的效果,拭目以待。